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
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
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
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名为《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十)》。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透露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
首句“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元老"指的是年迈之人,而"令终归葬日"则是说到了该安息的时候。"有司"通常指官府或管理部门,而"重奏辍朝时"则是在强调某个重要事件的发生。
接着,“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这里诗人通过描述祭祀活动的庄严和隆重,表现了对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的尊崇。"骈罗卤簿"形容仪式的复杂和正式,而"三公礼"则是指古代对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祭祀礼节。"告赴同盟五月期"可能是在提醒某个重要的约定或承诺。
第三句“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诗人在这里询问是否还需要寻找什么遗物或者是谁又在模仿古代帝王的作为。"廊庙器"可能指的是古代宫殿中的器物,而"帝王师"则是对统治者的尊称。
最后,“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诗人通过商山副使这个角色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不满。"偏垂泪"形容其悲伤的样子,而"未报当年国士知"则是在说一些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者认可。
整首诗充满了怀旧与思索的情绪,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逝者哀悼的表达,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经纬千年业,陶镕万物功。
藩垣龙节在,禁掖凤池空。
卤簿蒙寒雨,铭旌飏晓风。
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
日到虞泉落,天从杞国崩。
去年寿宁节,今夕永熙陵。
薤露悲风起,松阡苦雾凝。
龙髯攀不及,千古恨难胜。
卜世知无极,上仙安可寻。
祝尧违众望,传启合天心。
陵柏萧骚韵,阶茅寂寞阴。
何人开殿閤,尘暗九弦琴。
舜化无偏党,尧年欠耄期。
世间人自哭,天上事难知。
终让东封礼,遂成南狩悲。
金銮旧学士,头白涕涟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