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二)

经纬千年业,陶镕万物功。

藩垣龙节在,禁掖凤池空。

卤簿蒙寒雨,铭旌飏晓风。

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历经千年的经纬大业,陶冶万物的功绩无比辉煌。
皇家的象征,龙节依然存在,但宫禁中的凤凰池却空荡无人。
仪仗队在寒雨中蒙尘,丧仪的铭旌在晨风中飘扬。
太常寺制定的礼仪程序,仿佛是为了纪念周公的葬礼。

注释

经纬:比喻治理国家的纲纪和事务。
陶镕:比喻培养和教化。
藩垣:宫墙,这里指皇宫。
龙节:古代皇帝出行的仪仗标志。
禁掖:宫禁,皇宫深处。
凤池:宫廷内的池塘,借指朝廷。
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铭旌:写有死者姓名或事迹的旗帜,用于丧葬。
太常:古代官署名,掌管祭祀和礼仪。
仪注:礼仪规定。
葬周公:周公,周文王之子,辅佐成王,此处可能指代尊崇的先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名为《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二)》。诗中的语言富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哲理思考。

“经纬千年业”一句,通过时间的维度,强调了历史的长远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陶镕万物功"则是对自然界万物生灵之美好的一种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造化力的崇敬。

“藩垣龙节在”与“禁掖凤池空”两句,描绘了一种荒凉的宫阙景象。"龙节"指的是帝王的威仪和尊贵的地位,而"凤池"则是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见的装饰,但现在却显得空旷无人,这反映出诗人对过去荣华与现今衰败之间差异的感慨。

“卤簿蒙寒雨,铭旌飏晓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卤簿"形容声音低沉而连续,"铭旌"则指的是金属制成的装饰物在风中发出的清脆声响。这两句通过对寒雨和晓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最后,“太常草仪注,全似葬周公”一句,用"太常"指代古代祭祀典礼中负责礼仪的官职,以此来比喻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崇和怀念。"全似葬周公"则是直接将眼前的景象比作古时周公的葬礼,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无限缅怀。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描绘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逝去时代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太宗皇帝挽歌(其三)

日到虞泉落,天从杞国崩。

去年寿宁节,今夕永熙陵。

薤露悲风起,松阡苦雾凝。

龙髯攀不及,千古恨难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太宗皇帝挽歌(其一)

卜世知无极,上仙安可寻。

祝尧违众望,传启合天心。

陵柏萧骚韵,阶茅寂寞阴。

何人开殿閤,尘暗九弦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太宗皇帝挽歌(其二)

舜化无偏党,尧年欠耄期。

世间人自哭,天上事难知。

终让东封礼,遂成南狩悲。

金銮旧学士,头白涕涟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忆旧游寄致仕了倩寺丞

桥映家家柳,泾通处处莲。

海山微出地,湖水远同天。

草没潮泥上,沙明蟹火然。

应随白太守,十只洞庭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