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时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贤聊以遣兴云尔(其一)

士生三季后,伥伥渺何依?

空馀身后名,炯炯留清晖。

自古有商颜,冥鸿快高飞。

白云在空谷,哀歌叹安归。

虽无首阳薇,紫芝足疗饥。

九原不可作,抚己良可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士人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与自我解脱的境遇,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句“士生三季后,伥伥渺何依?”以“三季”暗喻乱世,士人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感到迷茫与无助,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方向。接下来,“空馀身后名,炯炯留清晖。”表达了士人即使在死后仍追求名声与清白,但这种追求似乎徒劳无功,只能留下一丝光明。

“自古有商颜,冥鸿快高飞。”引用商颜山的典故,象征着士人对自由与高尚生活的向往,如同高飞的冥鸿,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然而,“白云在空谷,哀歌叹安归。”又揭示出士人内心的孤独与困惑,即使在自然美景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宿。

“虽无首阳薇,紫芝足疗饥。”通过对比首阳薇(古代隐士的食物)与紫芝(传说中的灵芝),暗示士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富足。这反映了士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能力。

最后,“九原不可作,抚己良可悲。”表达了对已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士人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过去,只能在当下寻找安慰,这种无奈与悲哀,体现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士人在乱世中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动荡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卧穷庐时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贤聊以遣兴云尔(其二)

静中有真趣,非弦亦非琴。

耿耿方寸间,千年有遗音。

手植庭下兰,奇香惬幽寻。

独处谁晤语,有酒还自斟。

西山蕨薇多,长往夙所钦。

尘迹尚淹留,低回愧初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封龙十咏(其一)熊耳峰

穷探不惮远,行登最高峰。

顿觉天宇近,一洗群山空。

奇哉此绝境,造化天无功。

神襟一以旷,写我浩荡胸。

远意殊未极,更思脱樊笼。

何当著神鞭,驾此慵飞龙。

翩翩上箕尾,再见开鸿濛。

长啸暮云合,轻衣振天风。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二)白云洞

峨峨两峰间,崔嵬耸双阙。

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

朝开白云生,暮掩白云灭。

朝昏有奇变,宛与人世隔。

我来搴绿萝,深寻得幽绝。

平生栖遁志,兹焉益超越。

未成长往计,复愧固穷节。

永怀静修铭,凄其仰前哲。

会当结茅屋,来此寄疏拙。

沈思毕旧闻,长歌抱明月。

白云应更深,老眼益清彻。

未敢献吾君,聊尔自怡悦。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三)修真道馆

龙山古灵境,连峰郁苍苍。

林谷四环合,修真据其阳。

怪石通流泉,洞府馀清凉。

杰阁耸奇观,烟霏恣微茫。

眷予平生心,丘壑真膏肓。

今朝定何朝,遂惬栖云房。

晴岚染衣襟,顿觉尘虑忘。

矧尔羸疾拘,快若脱絷缰。

月高风露清,空明渺银潢。

蓬莱信非远,何处求仙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