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郭县尹美任

西风吹锦水,朝天路、冉冉两凫飞。

看父老袅花,苦遮去辙,儿童骑竹,争问归期。

帐簇马前纷蔽日,实绩纪行碑。

冰饮三年,从容官事,棠阴百里,悠久民思。

圣明衿遐远,关山道,应是来骤华丝。

画绣过家,莱庭彩舞斑衣。

便稳奉安舆,江南向暖,早传言语,樵曲先知。

重约旧临,倪耄迎候杭西。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翻译

秋风轻轻吹过锦江水面,朝向天空的路上,两只野鸭缓缓飞翔。
老人们忙碌地采摘花朵,尽力遮挡皇帝的车辙;孩子们骑着竹竿,争着询问归来的日期。
马前的帷帐密集如云,遮天蔽日,实绩碑记录着行程的辉煌。
皇帝在位期间,政务从容,百里棠荫下百姓思念绵长。
圣明的君主心怀天下,即使关山阻隔,道路漫长,也应快速带来好消息。
沿途的绘画和绣品精美,如同家中的装饰,莱庭上彩衣翩翩起舞。
皇帝的车驾平稳安适,南下江南,温暖的气息早早传来,连樵夫的小曲都预示着喜讯。
再次约定旧地重游,无论年老或年轻,都将迎接皇帝于杭州西边。

注释

西风:秋风。
锦水:形容江水色彩斑斓。
凫飞:野鸭飞翔。
父老:老年人。
袅花:采摘花朵。
归期:返回的日期。
帐簇:帷帐聚集。
实绩:实际的功绩。
棠阴:海棠树下的阴凉。
圣明:指贤明的君主。
骤华丝:快速带来好消息。
画绣:绘画和绣品。
莱庭:贵族庭院。
安舆:皇帝的车驾。
江南:南方地区。
樵曲:樵夫唱的小曲。
倪耄:泛指所有年龄段的人。
迎候:迎接等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开篇便以“西风吹锦水”设定了季节和环境氛围。西风在古典文学中往往与秋季相联系,而“锦水”则可能指代某一特定的河流或景观,给人以华丽、丰饶的感觉。

接下来的“朝天路、冉冉两凫飞”表现了鸟儿在早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冉冉”形容鸟儿飞行时悠闲自得的样子,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看父老袅花,苦遮去辙”一句,则描绘了人们在观赏秋花的同时,也在努力消除心中的忧虑和烦恼。这里的“父老”可能指代乡间的长者,“袅花”则是指秋天特有的菊花或其他秋季开花的植物。

随后的“儿童骑竹,争问归期”表现了孩子们骑在竹马上玩耍,同时也在询问回家的时间,这可能反映出一种乡土气息和对家园的渴望。

紧接着,“帐簇马前纷蔽日,实绩纪行碑”一句,描绘了一幅军队或官员出巡的场景。这里的“帐簇”指的是用于遮挡的幕布,而“实绩纪行碑”则可能暗示着对某些功绩或事迹的纪念。

下文的“冰饮三年,從容官事,棠阴百里,悠久民思”一句中,“冰饮三年”可能指的是长时间的清贫生活或是对于清寒岁月的回忆。“从容官事”则表现了对待遇之淡然,而“棠阴百里”则描绘了一种辽阔而又幽静的景象。最后,“悠久民思”表达了人们对于平和安稳生活的深切向往。

诗中随后的内容,如“圣明衿遐远,关山道,应是来骤华丝”、“画绣过家,莱庭彩舞斑衣”等,则继续展现了对自然景观、人事变迁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悠长的文字流转中,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淡定与从容,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美。

收录诗词(1)

危西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积翠楼

著我高远堂,恍若非人世。

一榻卧白云,清寒不成寐。

松竹四山秋,飕飕惊客耳。

谁在隔窗中,朱弦写流水。

形式: 古风

广福院

二月杨花满路飞,莺篁清巧弄晴晖。

谁知骚雅寻芳客,寂寞东风马上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福山寺

覆船山色翠峨峨,栽石藏云不厌多。

达理禅师超彼岸,莫疑身外有风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送僧归西林院

振锡西林去,清闲称所依。

高巢孤鹤返,深谷片云归。

野色供吟笔,秋光射衲衣。

长亭携别处,落日半沉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