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其二)咏梅

孤村篱落,玉亭亭、为问何其清瘦。

欲语还愁谁索笑,临水嫣然自照。

甘受凄凉,不求识赏,风致何高妙。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

争奈终是冰肌,也过了几个,晴昏雨晓。

冷艳寒香空自惜,后夜山高月小。

满地苍苔,一声哀角,疏影归幽渺。

世无和靖,三花两蕊不少。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孤独的村庄,篱笆环绕,一座玉立的亭子,为何如此清瘦?
想要说话却又担心,无人分享欢笑,她对着水面嫣然一笑,自我欣赏。
她甘愿忍受寂寞,不求他人的理解和赞赏,她的风韵是多么高洁美妙。
松树紧挨着竹林,还要承受霜雪的折磨,真是可怜。
然而,尽管她身如冰雪,也经历了无数个晴天黄昏和雨后清晨。
她的冷艳和寒香只能独自怜惜,在这月明星稀的夜晚,山势更高,月光更小。
满地青苔,远处传来一声哀怨的号角,她的身影在幽深中渐行渐远。
世间再无像林和靖那样的人,但她依然绽放着三朵花、两枝蕊,毫不减少。

注释

孤村:孤独的村庄。
篱落:篱笆。
玉亭亭:形容亭子洁白如玉。
何其:多么。
清瘦:形容人或物清秀而消瘦。
索笑:寻求笑声,寻求安慰。
风致:风采,韵味。
霜雪:寒冷的天气。
冰肌:形容皮肤白皙如冰。
晴昏雨晓:指早晚不同的天气。
冷艳寒香:形容冷清而美丽的景象。
疏影:稀疏的影子。
和靖:林和靖,北宋隐士,以梅花闻名。
三花两蕊:泛指花朵。

鉴赏

这首宋词以孤村中的梅花为描绘对象,通过“玉亭亭”、“清瘦”等词语,展现出梅花的清雅姿态。词人询问梅花为何如此清瘦,暗示了梅花在孤独环境中的坚韧与孤芳自赏。梅花甘愿承受凄凉,不求他人的理解和赞赏,表现出其高洁的品格。

“松挨竹拶,更堪霜雪僝僽”进一步描绘了梅花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以及它在霜雪摧残下的坚韧。接下来,词人感叹梅花虽有冰肌玉骨,却仍要经历风雨变幻,但它的冷艳寒香仍然独自珍视。夜晚山高月小,更显其清冷孤寂,而“满地苍苔,一声哀角”则增添了悲凉气氛。

最后,词人借用林逋(和靖)的典故,表达对梅花无人能及的赞美,即使世间再无如林逋那样的知音,梅花依然独自绽放,保持着高洁的风韵。整首词以梅花自比,寄寓了词人孤高的情怀和坚韧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34)

葛长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世称紫清先生。书法善篆、隶、草,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艺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所著《道德宝章》(又称《老子注》),文简辞古,玄奥绝伦,独树一帜,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 籍贯: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酹江月/念奴娇(其四)次韵东坡赋别

寄言天上,石麒麟、化作人间英物。

醉拥诗兵驱笔阵,百万词锋退壁。

世事空花,赏心泥絮,一点红炉雪。

识时务者,当今惟有俊杰。

我本浩气天成,才逢知己,便又清狂发。

富贵于我如浮云,且看云生云灭。

羊石论交,鹅湖惜别,别恨多于发。

共君千里,登楼何患无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七)

海天秋老,夜凄清、坐对香温金鸭。

听得寒蝉声断续,一似离歌相答。

鸿雁初来,骅骝欲去,永夜烧红蜡。

不须别酒,有时亦呷一呷。

丈夫南北东西,何天不可,鸣剑雄开匣。

岂特东湖徐孺子,下得陈蕃之榻。

黄叶声乾,碧莲香减,枕上凉萧飒。

出门一笑,四方风起云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冬至与胡胎仙

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

一点真阳生坎位,点却离宫之缺。

造物无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

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

物物□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

自古乾坤,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

如今识破,金乌飞入蟾窟。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其九)春日

桃花开尽,正溪南溪北,春风春雨。

寒食清明都过了,愁杀一声杜宇。

醉跨蹇驴,踏翻芳草,满满斟鹦鹉。

游仙梦觉,不知身在何处。

因甚青鸟不来,一年春事,拈指都如许。

人在白云流水外,多少莺啼燕语。

遣兴成诗,烹茶解酒,日落蔷薇坞。

玉龙嘶断,乱鸦惊起无数。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