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感叹

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

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

为谁饥与渴,葛屦践严霜。

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燐傍。

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

膏血溢槽中,马饮毛生光。

鞍上一红颜,琵琶声惨伤。

肌肉苦无多,何以充君粮。

踟蹰赴刀俎,自惜凝脂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大同感叹》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边疆地区战争的残酷景象。诗中的“杀气满天地,日月难为光”开篇即渲染出一种压抑、血腥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战争的阴霾笼罩,连日月的光辉都难以穿透。

接着,“嗟尔苦寒子,结发在战场”,诗人以同情的口吻描述了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士兵们,他们远离家乡,承受着寒冷与危险,只为保卫国家和人民。诗人通过“为谁饥与渴,葛屦践严霜”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战士们的艰苦生活,他们在饥饿和寒冷中挣扎,穿着草鞋踏过严霜覆盖的土地。

“朝辞大同城,暮宿青燐傍”描绘了战士们行军的艰辛,从早晨离开大同城,到夜晚只能在青燐(可能是指野外的火堆)旁休息,暗示了他们生活的不稳定和对和平的渴望。

“花门多暴虐,人命如牛羊”揭示了边疆地区的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统治,将人命视若草芥,与前文的战争场景相呼应,展现了战争与暴政带来的双重苦难。

“膏血溢槽中,马饮毛生光”通过描绘战马饮水时毛发反射出的光芒,间接表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马儿的生存环境同样恶劣,它们也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鞍上一红颜,琵琶声惨伤”则将视角转向了战场上的女性,她们或许是在等待亲人归来,或许已经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琵琶的哀怨之声反映了她们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最后,“肌肉苦无多,何以充君粮”表达了战士们身体的极度虚弱,无法提供足够的体力来支撑战斗,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战争无情本质的深刻揭露。

“踟蹰赴刀俎,自惜凝脂香”则是对战士们即将面对死亡的恐惧与不舍,他们珍惜自己仅存的生命,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对自己美好的回忆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牺牲,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赠朱士稚

神虬乐泥蟠,鸿鹄安紫荆。

飞腾亦何难,所贵忘吾形。

子房久破产,一身如浮萍。

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

高歌送君酒,词采郁纵横。

神仙尔何愚,犹未齐死生。

明月在沧海,光华虚复盈。

毋怀千岁忧,酣放聊沉冥。

天地一尘垢,吾心独太清。

形式: 古风

示李总戎

人生非麋鹿,安能恋山林。

翩翩裘马子,四澥求知音。

一呼疮痍起,戈矛夙所任。

许君以驰驱,杀身毋沉吟。

宁食猛虎肉,莫伤壮士心。

壮士昔穷贱,一饭酬千金。

功名有反覆,英雄难陆沉。

苟不达王命,弓藏悲良深。

愚哉万人敌,叹息为淮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陈十七

匹夫为大侠,吾慕鲁朱家。

翩翩四公子,贤豪奚足誇。

猛士处贫贱,神鱼困泥沙。

金鳞三十六,惨淡含朝霞。

变化虽有时,奈此寒与饥。

恩害日相生,欲报贵无私。

暴虎而冯河,英雄所不为。

五贼在心中,运之如璇玑。

去矣陈孺子,冠玉何权奇。

天下在鼎俎,宰割其随时。

形式: 古风

赠万生

寡妇得丹穴,礼抗万乘君。

百尺怀清台,煌煌巴水滨。

丈夫无货财,为德将何因。

观时得权变,白圭诚智人。

东南市玉帛,西北贸马牛。

为君富敌国,五行运其筹。

握土成黄金,丹诀藏浮丘。

关中日转饷,地利如川流。

功名何赫赫,谁知文终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