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二首(其一)

愁味比秋浓,雨滴疏桐。来书似有泪痕封。

梦里痴人争盼醒,醒也匆匆。

聚散已朦胧,目断宾鸿。酸酸楚楚付西风。

诸想不生诸病减,心莫玲珑。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沉的愁绪与人生的无常。

开篇“愁味比秋浓,雨滴疏桐”,以秋日之愁与雨打梧桐的景象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氛围。秋日的愁绪仿佛比秋天更为浓烈,雨滴落在稀疏的梧桐叶上,每一滴都似乎承载着无尽的哀愁,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接着,“来书似有泪痕封”一句,将书信比喻为带有泪痕的封缄,暗示了远方亲友的思念与关切,同时也暗含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在梦中痴人期待着醒来,却在醒来时发现一切只是幻影,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的模糊,以及对失去与重逢的渴望与无奈。

“聚散已朦胧,目断宾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聚散无常,如同目之所及的鸿雁,它们在空中飞翔,时而相聚,时而分散,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离合悲欢。鸿雁远去,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与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酸酸楚楚付西风”一句,将内心的酸楚与苦涩交付给西风,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释放与宣泄。西风带走的不仅仅是酸楚,更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诸想不生诸病减,心莫玲珑”则是对内心的自我调适与净化。在经历了种种情感的起伏后,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变得简单而纯净,不再被纷繁复杂的思绪所困扰,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离别、相聚等人生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无常与变化时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二首(其二)

潦草一年年,似人蚕眠。玉堂清冷与萧然。

解意江湖漂泊苦,我亦啼鹃。

涂抹衍波笺,短咏长篇。欲将身化岭南船。

送尔仙山楼阁上,挥手云烟。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青玉案

幽兰偶现婵娟影,把苦趣,都承领。

历历摧残多少境。

寻常姻眷,几番生死,劫满天才肯。

珠围翠绕须臾顷,廿九年华尘梦醒。

只恐香茗随骨冷。

商声谱就,三九贞烈,淑女当思省。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沁园春八首(其一)

归与归与,钟山之英,草堂之灵。

看阜属蒋侯,小姑相倚,墩乃谢传,介甫何争。

一片江山,六朝金粉,著我其闲亦有情。

无名氏、是南州孺子,东郭先生。

有时醉笔纵横,定题遍、江南泾翠屏。

喜溪犬图书,扁舟安稳,孺人稚子,寿母康宁。

画里携家,花时载酒,吴越风光次第经。

缁尘里、问驴车辛苦,名宦谁成。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八首(其二)

翰林主人,御史大夫,文章有灵。

只风骚跌宕,随时自得,神仙游戏,与物无争。

纸阁芦帘,锦衾角枕,梁孟偏旁著艳情。

房栊悄、在琴边酒畔,仍是书生。

镜中远远山横,又何取、偎寒软玉屏。

但填成小令,凭肩指授,歌来绮语,逐字丁宁。

燕贴香怀,兰窥好梦,蚤诞娇儿授六经。

敲诗夜、恐聪明小婢,还昵康成。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