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老住清修

湘水有庐山,蜀僧有吴韵。

无尘而俱清,雪月夜相映。

书痴喜借人,香癖出天性。

垂涕拨黄独,粪火曾发哂。

三年我东邻,家颠开小径。

一饭必招呼,嘲之终不愠。

明朝趣去我,岁逼青阳近。

子已饱丛林,件件无遗恨。

赠子湘源春,山穷春不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送元老住清修》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首联“湘水有庐山,蜀僧有吴韵。”以湘水和庐山起兴,象征着深厚的友情和高洁的品格,同时将蜀地的僧侣与吴地的音乐相联系,寓意着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颔联“无尘而俱清,雪月夜相映。”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心境的纯净,雪白的月光与皎洁的月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书痴喜借人,香癖出天性。”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香料的喜爱,既体现了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暗示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流露的品性。

尾联“垂涕拨黄独,粪火曾发哂。”通过描述友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活琐事的幽默态度,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三年我东邻,家颠开小径。一饭必招呼,嘲之终不愠。”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强调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即使在简陋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乐趣。

最后,“明朝趣去我,岁逼青阳近。子已饱丛林,件件无遗恨。”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同时也预示着岁月的流逝和未来的希望。友人已经习惯了清修的生活,对于过往的遗憾已经释怀,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和杜司录岳麓祈雪分韵得岳字

岁晚湘水滨,黄尘似河朔。

江流涸欲尽,瓶罂汲馀浊。

闹闻双旌出,千骑烁山岳。

雪云卷山去,天宇献辽邈。

娇鸦集风枝,冻鹤时俛啄。

谭兵杜牧之,赋诗果横槊。

山虽非故人,识面亦已数。

文章固馀事,正尔全三乐。

太丘令国器,谠议久扬榷。

长吉有美才,崭然见头角。

君看分韵诗,夭力那容学。

嗟余老山林,辈流殊龌龊。

宁料寒窘中,见此三卓荦。

和诗无杰句,钝涩费磨琢。

穷略似孟郊,必劣追韩偓。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赠邹处士

长沙人物秀而雅,争如绝致名天下。

率更之书更古今,钟王笔迹遭凌跨。

藏真草圣梦英篆,齐己诗篇洞青画。

易生宝觉未暇数,尔来邹敦最声价。

巨公要人邈已遍,戏画寂音老尊者。

绳床坏衲气深稳,霜须瘴面情闲暇。

平生刚褊语忤世,定知见此遭讥骂。

凉都贵人如玉丛,富贵熏天光照夜。

凌烟风姿剑拄颐,妙手当烦为图写。

形式: 古风

郑南寿携诗见过次韵谢之

珷玞世既以为玉,芝兰那知不为莸。

人间万事醉不理,携被来为林壑游。

雪花成山过惊浪,五展暮天开橘洲。

篙师绝叫风掠耳,萧萧两鬓空飕飗。

松声盘空上烟翠,顾陟佳处每迟留。

袖中出诗愕坐客,涔蹄乃尔容吞舟。

东坡句法补造化,山谷笔力江倒流。

两翁连联竟仙去,暮年见子忘百忧。

念当明日江南路,幕阜倚天佳气浮。

故人问我今何似,为道摧颓如慧球。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漕使陈公题莱公祠堂

莱公少年日,逸气生云泉。

定策清东宫,天子为矍然。

奇豪不世出,获一以当千。

亲征功第一,尚记破虏年。

想见和易姿,垂柳春风前。

我公嗣前列,刚特才亦全。

方持使者节,眉宇秀而渊。

高楼独自登,爱公能补天。

高情吊陈迹,妙语吐新篇。

如风行水上,涣然成漪涟。

乃心在王室,何时朝日边。

正坐霖雨手,丰年自留连。

何必羡遗像,公自当济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