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仲车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

读书逾五车,不肯著一字。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住在山阳,世事从不挂在嘴边。
他读过许多书,超过五车之多,却一字不愿写下。
今天他深深感叹,告诉我自己已近垂暮之年。
我的想法与你不同,想要离去追随禅师。

注释

先生:指代某位有学问的人。
居:居住。
山阳:地名,可能指山的南面。
时事:当时的政事或社会情况。
挂齿:提及或关心。
逾:超过。
五车:形容书籍极多,古代以车载书,一车为一车书。
著:写,记录。
今朝:今晨,今时。
苦叹嗟:深深地叹息。
告:告诉。
老矣:年纪大了。
我意:我的想法。
子:你。
殊:不同。
禅子:修习禅学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答仲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学术理想与现实差距,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将老的感慨。

“先生居山阳,时事不挂齿。”开篇便描绘出一位隐逸之士安居山阳,不为世俗琐事所扰。这位先生仿佛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学者形象,他远离尘嚣,专注于学术追求。

“读书逾五车, 不肯著一字。”这里的“五车”指的是大量的书籍,而“不肯著一字”则表明这位先生虽博览群书,却不轻易著述。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积累与创作态度的尊重,即非深思熟虑,不轻易下笔。

“今朝苦叹嗟,告我将老矣。”诗人的感慨由此展开,他意识到时光不待人,自己也即将步入老年。这一句流露出对生命有限与学业未竟的无奈和悲凉。

“我意与子殊,欲去依禅子。”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与朋友(子)之间的心意不同,他希望能够像禅子那样超脱世俗,寻求内心的宁静。这也许是诗人面对现实无力回天时的一种逃避与超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先生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理想的追求、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内心世界的向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个人抱负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荒秋野水间荆榛,惟有青山日对门。

草木向阴犹带雪,风光近腊已如春。

形式: 七言绝句

腊日二首(其二)

异乡怀旧人千里,胜日难忘酒一杯。

不恨北风催短景,最怜残雪冷疏梅。

江边寒色雁催尽,天上春光斗挹回。

我独呼儿剩丸药,微功聊取助衰骸。

形式: 七言律诗

腊日二首(其一)

腊日开门雪满山,愁阴短景岁将阑。

江梅飘落香元在,汀雁飞鸣意已还。

佳节再逢身且健,一樽相属鬓毛斑。

明光起草真荣事,寂寂衡门我自闲。

形式: 七言律诗

腊月十八日蚤苦寒与家妇饮

寒夜不可旦,老鸡鸣苦迟。

晨兴出户视,风折山树枝。

最爱堂东梅,洌寒亦弄姿。

夜来月中影,窥我读书帷。

中庭石井栏,晨汲气如炊。

今日复何事,环佩联冰澌。

瓷罂有芳醇,庖舍具鲜肥。

地炉炽新炭,三酌对山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