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孙蔚的《江行杂感(其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日景象,充满了诗意和哲理。首句“芙蓉山色有无间”展现了山色与芙蓉相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暗示了诗人行舟在江上的迷茫与期待。次句“烟棹芦花千里还”则通过烟雾缭绕的扁舟和漫天飞舞的芦花,描绘出一幅辽阔而寂寥的画卷,寓含着诗人归家的心情。
第三句“远涧寒声移晚树”,以远处山涧的潺潺流水声衬托出傍晚时分的寂静,晚树摇曳,更显静谧。第四句“晴江落照上秋山”则描绘了夕阳映照在秋山之上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接下来,“逢人尽说风尘苦”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慨,认为人生充满艰辛。然而,“出世方知云水闲”又透露出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云游山水的闲适心境。最后一句“昨夜终南来梦里,宛然三径扣松关”,以梦境中的终南山和松关,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意,展现出诗人对现实与理想、喧嚣与宁静之间复杂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