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僧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他手持空钵,身形清瘦,在寒冷的天气中迟迟走出寺庙。
他站在大路上,面对朱门,顶着风雪站立了许久。
他的内心像明月般纯净,对外界纷扰之事却一无所知。
过路的人不要轻易嘲笑,古来的佛都是这样默默承受的。

注释

擎钵:手持空钵,指僧人化缘。
清羸:形容人清瘦、虚弱。
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象征权势或财富。
行人:路人,过客。
轻诮:轻易嘲笑,轻视。
古佛:比喻历经沧桑、默默承受的长者或哲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里,一位和尚走出寺庙,手持钵碗去乞食的情景。"擎钵貌清羸"中“钵”是僧人用来化缘乞食的器具,“清羸”则形容其神态之清贫而又羸弱。"天寒出寺迟"写出了冬日里和尚出门的迟缓,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

接下来的“朱门当大路”一句,是说红漆的门扉正对着宽阔的大道,这里的“朱门”常指豪门巨宅,但在这里也暗示了一种孤独与隔绝。"风雪立多时"则写出了长时间内持续的恶劣天气。

诗人的心境通过“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这两句表达出来,和尚的心如同明月般清净,而对世间纷争如麻的事物却是一无所知,一种超脱尘俗的宁静与淡泊。末了的"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警示过路行人不要轻易嘲笑乞食的和尚,因为历代高僧都是这般超然物外。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冬日乞食图,更通过和尚的形象传达了对清净、淡泊与超脱世俗的赞美。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满眼尽疮痍,相逢相对悲。

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

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

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

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莫道苍苍意,苍苍眼甚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其一)

岳渎殊祥日月精,入尧金镜佐休明。

衣严黼黻皇恩重,剑折芙蓉紫气横。

玉甃金汤山岳峻,花藏台榭管弦清。

已闻图上凌烟阁,宠渥穹窿玉不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其二)

扶持社稷似齐桓,百万雄师贵可观。

神智发中真莫测,贡输天下学应难。

风清鼙角□□□,□肃神龙草木寒。

堪羡蜀民恒有福,太平时节一般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