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五)

九月气乍肃,衰柳犹有蝉。

霜外疏钟断,风馀清籁传。

千山乱远月,一鹗摩高天。

自非出世人,而敢危行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九月的秋意初起,凋零的柳树上仍有蝉鸣。
寒霜之外,稀疏的钟声断断续续,风后传来清脆的声音。
远方的群山中,月光散乱,一只鹰翱翔于高天之上。
如果不是超脱尘世的人,谁敢发表这样危险的言论。

注释

九月:秋季的第一个月。
肃:肃杀,凉爽。
衰柳:枯黄的柳树。
犹有:仍然有。
蝉:蝉鸣。
霜外:霜降之后,寒冷的户外。
疏钟:稀疏的钟声。
清籁:清脆的声音。
传:传递。
千山:众多的山峦。
乱远月:月光在山间错落。
一鹗:一只鹰。
摩:贴近,飞翔。
自非:如果不是。
出世人:超脱世俗的人。
危行言:冒险的言论,不寻常的见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五)》,描绘了秋天的肃杀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九月气乍肃”点明了时令,秋意渐浓,气候转凉。接下来的“衰柳犹有蝉”写出了尽管柳树凋零,但仍有蝉鸣声在枝头回荡,显示出生命的顽强。

“霜外疏钟断,风馀清籁传”通过远处断续的钟声和清脆的自然音响,营造出宁静而寂寥的氛围。接着,“千山乱远月”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山峦重叠,月光洒落,显得辽阔而迷茫。“一鹗摩高天”则以孤鹰翱翔于高空的形象,象征着诗人的壮志或孤独之感。

最后两句“自非出世人,而敢危行言”,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决心,即使身处纷扰世间,也要坚守正直的言行,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秋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深沉思考和个人品格的坚守。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四)

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

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

筋骸非曩日,道德负初心。

赖有馀编在,时时尚可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三)

池荷日取败,篱菊日就荣。

其于品汇间,自与节气争。

盛衰不同时,贤愚难并行。

安得松桂心,四时长青青。

形式: 古风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二)

风柳散如梳,霜云淡如扫。

高楼破危空,低烟袅寒草。

此际兴不尽,何以战秋老。

止可将酒瓶,同向西风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一)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