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

奇石嵌空势,连山多崩奔。

至此险亦止,截然当海门。

千尺无迂回,古色雨露痕。

俯映寒流急,惊浪相吐吞。

近水乃岩之,海气通云根。

欲寻杳无路,藤萝不可扪。

徘徊荡舟去,芦苇泊荒村。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边奇景。首句“奇石嵌空势,连山多崩奔”以动态的笔触勾勒出峭壁与山峦的雄伟景象,仿佛在展示大自然的力量与鬼斧神工。接着,“至此险亦止,截然当海门”两句转折,暗示着险境的尽头,展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意境,仿佛一道屏障隔开了外界的喧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平和。

“千尺无迂回,古色雨露痕”描绘了观音岩的高峻与历史的痕迹,千尺之高,直插云霄,没有一丝曲折,古朴的颜色仿佛是岁月的印记,雨露的痕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俯映寒流急,惊浪相吐吞”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海面的波涛汹涌,寒流与惊涛骇浪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近水乃岩之,海气通云根”进一步描绘了观音岩与大海的亲密关系,海气与云根相连,仿佛是自然界的某种神秘联系,增加了画面的深邃与神秘感。最后,“欲寻杳无路,藤萝不可扪”表达了探索未知的艰难与挑战,藤萝缠绕,难以触及,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徘徊荡舟去,芦苇泊荒村”则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结束全诗,诗人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宿,或是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3)

黎国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园(其一)

耕烟何处好,长傍水云居。

遇雨行无笠,逢人揖带锄。

嘉蔬容易长,蔓草已先除。

更待中田熟,南窗暇著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为园(其二)

野人閒俯仰,山曲独腰镰。

赤脚踏泥路,蓬头依草檐。

锄云僮易懒,剪韭客尝淹。

谁信于陵子,桔槔称最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为园(其三)

昨有南山客,相期蚤种瓜。

雨沾园一亩,云覆屋三家。

虫小频书叶,禽幽喜近花。

共安生计拙,不是癖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孤舟泊小金山看月

独向灵洲问宝陀,晚晴渔舫系平波。

山疑渡海分形小,僧记遗踪转世多。

风捲夜云开碧浪,霜寒秋水映青萝。

无端客思难成梦,芦苇林中起棹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