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十五)

不用黄牛教子孙,为儒三世受君恩。

却将视草堂前笔,归去题诗水竹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退休的翰林宋先生,他选择回到家乡金华,过着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诗中充满了对宋先生人生选择的赞美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不用黄牛教子孙”,以黄牛喻指传统农耕生活,暗示宋先生不需依赖传统的劳作方式教育后代,而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智慧,让子孙明白生活的真谛。这既是对宋先生个人智慧的肯定,也体现了他对后辈的深远影响。

次句“为儒三世受君恩”,点明宋先生家族三代都以儒家学者的身份受到朝廷的恩赐和重用,强调了其家族在文化与政治上的显赫地位。同时,这也反映了宋先生作为家族代表,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第三句“却将视草堂前笔”,这里的“视草”是指起草诏书或文书,是古代文官的重要职责。宋先生选择放弃这一职位,意味着他愿意放下官场的繁忙,专注于个人兴趣和精神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归去题诗水竹村”,描绘了宋先生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景。他将在这里题写诗歌,与山水竹林为伴,享受自然之美。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过去功名的释怀,也是对未来简单生活的憧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先生从官场到田园的转变,以及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十六)

山僧野客莫相过,碑板人间刻已多。

从此黄庭不须读,自开池水养群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十七)

荣归诏许老山坰,火枣交梨养性灵。

秘府图书翻阅尽,却从方士借丹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十九)

后学无师误少年,在于蕡也更堪怜。

联班欲上陈情表,留取先生住讲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二十一)

祖考荣封宠数优,君王亲为制词头。

临流好起云章阁,高压清风八咏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