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湖阴曲

巴滇之马如游龙,宝鞭袅袅回如风。

将军梦断忽心战,五骑飞出寻无踪。

道旁客姥头欲白,惊见归鞯如电击。

当时天子重丁宁,典午安危争一刻。

大宁王气方中天,南阳青兖森戈鋋。

金函诏下传羽檄,狂奴喑死如寒蝉。

老骥志欲千里伸,晋天不覆鬼蜮臣。

草间怅望可人土,老却江潭种柳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云南的马匹像游动的龙,珍贵的马鞭轻盈地摇曳如风。
将军的梦境突然被战斗打断,五名骑兵疾驰而出却消失无踪。
路边的老妇人头发几乎全白,猛然见到归来的马鞍仿佛被雷电击中。
那时的天子格外叮嘱,为了典午王朝的安危,每一刻都至关重要。
大宁王气正当盛,南阳和青兖之地兵戈林立。
金函中的诏书迅速传递,狂妄的奴才因恐惧而噤声如寒冬的蝉鸣。
老马壮志犹在,渴望千里奔腾,但晋天不容邪恶之臣。
在草丛中惆怅远望,怀念那片适合人的土地,感叹江边种柳人已老去。

注释

巴滇:古代地名,指今天的云南。
宝鞭:珍贵的马鞭。
心战:内心激荡的战斗。
归鞯:归来的马鞍。
典午:指东汉末年刘姓皇族,此处借代天子。
王气:帝王的气象。
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老骥:老马。
鬼蜮:比喻阴险狡诈的人。
江潭:江边。
种柳人:隐喻有志于治国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疆战场景象,以马匹和将军的形象开篇,展现出巴滇之地骏马如龙,驾驭者手持宝鞭,英姿飒爽。然而,梦境中的战斗忽然惊醒,将军率五骑疾驰而出,寻找消失的目标,紧张刺激的气氛扑面而来。

接着,诗人笔触转向路边的老妪,她的惊讶如同被闪电击中,显示出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天子对战事的重视和担忧也通过“典午安危争一刻”得以体现,暗示着局势的紧迫。

诗中提到的大宁王气象征着强大的国力,而南阳和青兖地区则集结了众多兵戈,显示出军事部署的严整。皇帝的命令通过金函诏书迅速传达,即使是狂妄的敌人也在威势之下噤若寒蝉。

最后,诗人借老骥表达壮志未酬的感慨,感叹晋天不庇护忠良,而自己只能在草野中惆怅,期待有一天能为国家效力,哪怕那只是种柳人的微小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忠诚的坚守。

收录诗词(16)

徐宝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湘阴簿新居

了却意中事,卜筑快幽情。

雨帘云栋深窈,歌笑霭春生。

青嶂碧溪门户,暖翠浮岚衿席,前日展湘屏。

种竹看霜节,栽菊待秋英。九世图,闲居赋,丽人行。

名碑古画,贴遍东阁与西亭。

庭下森兰洁玉,天外骧龙舞凤,心迹喜双清。

频瀹炊茶鼎,听我扣门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沁园春.春寒

水榭春寒,梅雪漫阶,竹云堕墙。

数花时近也,采芳香径,旧情著处,看月西窗。

十二楼中,玉妃卧冷,懒掬胭脂放海棠。

层堤外,渺归鸿无数,江树苍苍。席藑夜礼东皇。

剪蕙叶为笺当绿章。

道杏晴三月,等莺啼晓,草烟万里,待鴂鸣芳。

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白更长。

江南岸,正柳边无路,沙雨微茫。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桂枝香

人间秋至。对暮雨满城,沈思如水。

桐叶惊风,似语怨蛩齐起。

南楼月冷曾多恨,怕而今、夜深横吹。

那堪更听,萧萧摵摵,透窗摇睡。问楚梦、闲云何地。

但手约轻绡,省人深意。红树池塘,谁见宿妆凝睇。

旧时裘马行歌事,合都归、汀苹烟芷。

思王渐老,休为明珰,沈吟洛涘。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莺啼序

荼一番过雨,洒残花似雪。

向清晓、步入东风,细拾苔砌馀靥。

有数片、飞沾翠柳,萦回半著双归蝶。

悄无人、共立幽禽,昵昵能说。

因念年华,最苦易失,对春愁暗结。

叹自古、曾有佳人,长门深闭修洁。

寄么弦、千言万语,闷满眼、欲弹难彻。

靠珠栊,风雨微收,落花时节。

春工渐老,绿草连天,别浦共一色。

但暮霭、朝烟无际,尽日目极,江南江北,杜鹃叫裂。

此时此意,危魂黯黯,渭城客舍青青树,问何人、把酒来看别。

思量怎向,迟回独掩青扉,夕阳犹照南陌。

春应记得,旧日疏狂,等受今磨折。

便永谢、五湖烟艇,只有吟诗,曲坞煎茶,小窗眠月。

春还自省,把融和事,长留芳昼人间世,与羁臣、恨妾销离恻。

自题蕙叶回春,坐听蓬壶,漏声细咽。

形式: 词牌: 莺啼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