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汝州王仲仪待制

汝水闽山道路长,行邮时复寄新章。

谏垣笑别三年近,病枕魂飞万里强。

烈火未应焚玉石,埋轮曾是问豺狼。

主恩未报头生白,羞见龙泉百鍊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汝水和闽山间的路途遥远漫长,书信时常寄来新的篇章。
在谏官的岗位上笑着告别,已经接近三年时光,病中思绪却飞越万里仍然坚强。
即使烈火炽热,也不会焚烧纯净的玉石,过去的隐喻如今再次被提及,如同质问那些凶残的豺狼。
未能报答皇上的恩情,我的头发已先变白,面对磨砺千锤的龙泉宝剑,我深感惭愧。

注释

汝水:指汝河,古代中国河流。
闽山:福建省的山脉。
行邮:传递书信。
谏垣:谏官办公的地方,古代官署。
病枕:病中,卧病在床。
烈火:比喻严峻的考验或困难。
焚玉石:形容极端恶劣的环境。
埋轮:古代隐士拒绝做官的典故,表示不愿涉足仕途。
问豺狼:质问或指责那些不义之人。
主恩:皇上的恩赐或信任。
头生白:形容人头发早白,暗示年老或忧虑。
龙泉:古代著名的剑名,象征锐利和忠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寄给友人汝州王仲仪待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仕途生涯的感慨。首句“汝水闽山道路长”,描绘了两地相隔遥远,道路迢迢,暗示了友情的持久和通信的不易。次句“行邮时复寄新章”则体现了他们通过书信频繁交流,传递着彼此的思念和问候。

“谏垣笑别三年近,病枕魂飞万里强”回忆了分别后的时间,三年已近,而诗人身患疾病,即使在病榻上,心魂也仿佛跨越千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接下来,“烈火未应焚玉石,埋轮曾是问豺狼”运用比喻,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坚持直言进谏,不畏权奸的决心。

最后两句“主恩未报头生白,羞见龙泉百鍊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及时报答朝廷恩典的遗憾,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自责,以龙泉宝剑的百炼成钢象征自己的忠诚和坚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蔡襄作为文人士大夫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寄题张景山大卿园池

人仰公才世吏师,更甘归老旧林池。

门阑清似当官处,心力强于少壮时。

物理自冥非寄酒,兵谋犹在却因棋。

濠边风月如招隐,愿拂尘裾从所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晚上碧峰亭

城头近晚忽开晴,有色皆鲜是物清。

地势四来州午向,山围一罅水东行。

乘风歌吹无时已,面日楼台触处明。

不比儿曹誇衣锦,自缘恩与养亲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清暑堂会同年

当年绿发上天衢,三纪于今雪满须。

荣路风波多契阔,画堂歌吹暂欢娱。

杯中明月时摇动,草际飞萤乍有无。

莫问更筹须剧醉,四翁同籍亦难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喜弟及第

里闬高高祖德新,鲁庭诗礼孟家邻。

连登桂籍青袍客,共拜萱堂白首亲。

倚国精诚明火玉,照人清节对霜筠。

童襟开慧盈书馆,渐喜芝兰在处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