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呈双鱼(其三)

王风雅之亡,鄘卫风之变。

变雅多隐忧,变风多哀怨。

离乱亡国音,万世良足鉴。

岂无君子人,幽怀空永叹。

更有栖衡门,又如歌简简。

轻世肆其志,高尚不自乱。

惓惓尼山叟,凤衰游不倦。

磬写当年心,滔滔竟不反。

晚归正诗歌,百代垂明宪。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论诗呈双鱼(其三)》由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其内容深邃,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诗歌变迁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王风雅之亡,鄘卫风之变”,暗示了从周代开始,诗歌风格的演变和更替,反映了社会动荡、文化变迁的历史背景。接着,“变雅多隐忧,变风多哀怨”点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诗歌往往承载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离乱亡国音,万世良足鉴”一句,强调了诗歌作为历史见证的作用,通过记录时代的苦难和变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镜鉴。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那些在乱世中坚守理想、保持高洁品质的君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那些选择隐居、淡泊名利的文人表示理解与同情。

“轻世肆其志,高尚不自乱”描绘了一类不为世俗所动、坚持自我追求的文人形象,他们虽身处乱世,但内心坚定,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诗人对这种精神境界给予高度评价,体现了对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崇尚。

最后,“惓惓尼山叟,凤衰游不倦”引用孔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追慕和对知识探索的不懈追求。“磬写当年心,滔滔竟不反”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决心和毅力,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会轻易改变初衷。

“晚归正诗歌,百代垂明宪”总结全诗,表明诗人晚年仍致力于诗歌创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后世的典范,影响千秋万代。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诗歌变迁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理想人格和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748)

霍与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诗呈双鱼(其四)

国风虽离乱,时闻平淡音。

降及离骚作,哀思不可任。

驰骋不可御,纵横更莫伦。

遂为词赋祖,精华世所歆。

嗟哉铁石肠,徒寄此璆琳。

形式: 古风

论诗呈双鱼(其五)

秦居列国中,其声独浑雄。

霸图虽烈烈,夏商亦遗风。

矧据关河胜,地厚气亦钟。

所以春秋末,居然并七雄。

形式: 古风

论诗呈双鱼(其六)

汉初尚淳质,文雅殊未釐。

风气颇类秦,诗歌犹甚稀。

建武招文学,词章郁以摛。

泛滥多雄赋,然而古意衰。

一十有九章,实擅汉代辉。

下及魏晋间,曹谢揽其奇。

作者日以多,风骨日以卑。

江左传六朝,纤巧益以滋。

诗章与世运,升降展相依。

形式: 古风

论诗呈双鱼(其七)

唐亦六朝变,声口皆馀波。

济之以浑淳,沛然遂成河。

中叶李杜兴,巍然萃其英。

古风赖一回,雄才砥沧溟。

晚唐又渐靡,清声徒泠泠。

作者岂不勤,气习良难胜。

五代更无闻,宋朝且未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