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书事

乡思终日有,孤淡厌琴樽。

众木侵山径,寒江逼县门。

浪沉滩见脊,雨过壁生痕。

憔悴悲兰蕙,因思楚屈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乡愁整天萦绕心头,孤独清淡让我厌倦了弹琴饮酒。
众多树木侵入山路,寒冷的江水逼近县城的城门。
浪涛沉没沙滩露出礁石,雨后墙壁上留下痕迹。
憔悴哀伤如兰花蕙草,不禁想起楚国的诗人屈原。

注释

乡思:对家乡的思念。
终日:整天。
孤淡:孤独清淡。
琴樽:弹琴饮酒。
众木:众多树木。
侵:侵入。
山径:山路。
寒江:寒冷的江水。
逼:逼近。
县门:县城的城门。
浪沉:浪涛沉没。
滩见脊:沙滩露出礁石。
雨过:雨后。
壁生痕:墙壁上留下痕迹。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倦。
悲:悲伤。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洁品格。
楚屈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巴东书事》,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乡愁。首句“乡思终日有”,直接表达了他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日复一日挥之不去。接着,“孤淡厌琴樽”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即使弹琴饮酒也无法排解心中的落寞。

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情感:“众木侵山径”,描绘了山路上树木繁茂,似乎在暗示诗人远离人烟的孤寂;“寒江逼县门”,则以寒冷的江水逼近县门,象征着诗人与外界的隔阂和内心的凄凉。接下来,“浪沉滩见脊”描绘了江浪拍打沙滩,显露出沙脊的景象,暗喻生活的动荡和人生的艰难;“雨过壁生痕”则写出雨后墙壁上的水痕,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岁月的痕迹。

最后两句,“憔悴悲兰蕙,因思楚屈原”,诗人借兰蕙的憔悴和屈原的遭遇,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寇准在巴东的孤独生活以及对故乡和先贤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巴东县斋秋书

讼庭终日静,琴鹤亦长闲。

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

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斑。

幸有江云看,何须卜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巴东驿秋日晚望

楚驿独闲望,山村秋暮天。

数峰横夕照,一笛起江船。

遣恨须言命,冥心渐学禅。

迟迟未回首,深谷暗寒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巴东寒食

春雨萧萧寒食天,远行犹在楚江边。

人思故国迷残照,鸟隔深花语断烟。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因循未学陶潜兴,长见孤云倍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忆岐下旧游

二年岐下假诸侯,事简民安选胜游。

花寺水村时驻马,暮天秋雪独登楼。

静眠铃閤闻羌笛,闲酌松醪引越瓯。

别后几回空有恨,叶飞蝉噪动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