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三

去年渭水曲,秋时访我来。

今年常乐里,春日哭君回。

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

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

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哭李三》,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两种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友的深切怀念与哀伤。诗中“渭水曲”、“常乐里”等景物描写,设置了一种凄美而又带有忧郁色彩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流露做了铺垫。

“去年渭水曲,秋时访我来。”这两句回忆了亡友生前与诗人相聚的情景,渭水之曲宛如旧日情谊,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今年常乐里,春日哭君回。"则转换了季节,从秋到春,但由欢笑变成了悲泣,表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哭君仰问天,天意安在哉。”这两句通过直接向天发问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和死亡无常的愤懑与无奈。"若必夺其寿,何如不与才。"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慰藉,也反映出了他对于生命宝贵性的理解。

最后两句“落然身后事,妻病女婴孩。”抒写了亡友留下的孤儿寡妇,以及他们的困顿处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亡友之死所带来的现实苦难和个人情感的双重打击。

总体来说,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故人生前与去世后的强烈对比,以及对天命不公的质疑,展现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这种写法也体现出了唐代文学上常见的悲剧情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哭诸故人因寄元八

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

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伟卿既长往,质夫亦幽沦。

屈指数年世,收涕自思身。

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

我今头半白,焉得身久存。

好狂元郎中,相识二十春。

昔见君生子,今闻君抱孙。

存者尽老大,逝者已成尘。

早晚升平宅,开眉一见君。

形式: 古风

哭崔常侍晦叔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鍊金。

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

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

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

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

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

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夏日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夏日作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

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

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

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

饭讫盥漱已,扪腹方果然。

婆娑庭前步,安稳窗下眠。

外养物不费,内归心不烦。

不费用难尽,不烦神易安。

庶几无夭阏,得以终天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