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简友人二首(其一)

百年何处筑菟裘,又向周南叹滞留。

砧韵但能凄客枕,雁声浑不到歌楼。

江湖展转鱼千里,今古驱驰貉一丘。

回首金焦渺何许,潇潇风雨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俞德邻所作的《戏简友人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百年何处筑菟裘”,以“菟裘”借指归隐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接着,“又向周南叹滞留”一句,点明了诗人当前身处异地,无法实现归隐的愿望,引发了内心的感叹和遗憾。

“砧韵但能凄客枕,雁声浑不到歌楼。”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砧声(捣衣声)在夜晚显得格外凄凉,似乎只有陪伴着诗人的孤枕;而南飞的大雁,却似乎未曾注意到远离家乡的诗人,更不用说那充满欢愉的歌楼了。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江湖展转鱼千里,今古驱驰貉一丘。”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漂泊不定与世事的变迁。鱼儿在江湖中自由游弋,象征着诗人在广阔世界中的奔波与追求;而貉子在同一丘中奔忙,却始终未能达到心中的目标,寓意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

最后,“回首金焦渺何许,潇潇风雨使人愁。”诗人回望过去,曾经的辉煌与梦想仿佛已远去,只剩下眼前的风雨,让人感到无限的忧愁。金焦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美好事物,如今却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触及。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复杂感悟。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戏简友人二首(其二)

茅斋蓬鬓静编蒲,谁使担簦问客途。

万里晴云离塞雁,一天明月绕枝乌。

羁愁浩渺夜将半,诗思凄凉岁欲徂。

却羡故人沉醉处,红楼红粉拥红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郭元德二首(其一)

马周淹逆旅,梦寐忆常何。

琴古知音少,囊空得句多。

凄凉怜我老,慷慨为谁歌。

三尺匣中剑,时时自濯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次郭元德二首(其二)

昔贤多不偶,今我欲如何。

浮世欢娱少,衰年感慨多。

吾伊翻蠹简,欸乃听渔歌。

自笑平生志,低回竟不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郭元德旅怀

挟册知何用,援琴且自宽。

世途今更险,客枕夜偏寒。

俯仰随时易,隆污合道难。

功名大槐梦,青镜莫频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