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二十五)寒芦港

芦深可藏人,下有扁舟泊。

正似洞庭风,日莫孤帆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翻译

芦苇丛深可以藏身,下面停泊着一只小船。
就像洞庭湖上的风,傍晚时分孤独的帆影落下。

注释

芦:密集的芦苇。
深:茂密。
可:能够。
藏:隐藏。
人:人。
下:下面。
有:存在。
扁舟:小船。
泊:停泊。
正:恰好。
似:像。
洞庭:指洞庭湖,古代中国的一个大湖。
风:风。
日莫:傍晚。
孤帆:孤独的帆。
落:落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水乡风光。"芦深可藏人"表达了芦苇丛生的密集,似乎可以隐藏一个人,营造出一种隐秘与孤独的情境。而"下有扁舟泊"则是说在这片芦苇下方,有一只平底的小船停靠着,这种小巧的交通工具常见于江南水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接下来两句"正似洞庭风,日莫孤帆落"中,“洞庭风”可能是指洞庭湖一带特有的微风,而“日莫孤帆落”则描绘出黄昏时分,一只孤独的帆船缓缓降落在水面上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对孤寂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芦苇丛生与小舟停泊的细腻刻画,以及对风和帆船下落的生动捕捉,展现了一幅安静而又不无孤独感的水乡图景。诗人苏辙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道傍丛祠榜云老人庙

里俗崇祠想报功,袍靴包裹雪髯翁。

休嗟事始无人识,纵有丰碑亦是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其六)

科目从来本自宽,才疏秪合作粗官。

雕虫半世将何用,可惜南湖负钓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其五)

先世亲题雁塔名,宦途漂泊最关情。

难将此语逢人举,归问寒斋旧短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其四)

青衫如草照春塘,争傍龙墀捧敕黄。

功业便从今日去,莫教人道只文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