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春雨蓝涧图

云烟惨惨春林里,风雨潇潇涧声起。

荷笠宜耕桑柘村,持竿欲钓桃花水。

吾弟俊年多读书,生怕轩冕来相拘。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

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

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

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题春雨蓝涧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云烟惨惨春林里”以阴郁的云雾渲染出春天树林的凄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接着,“风雨潇潇涧声起”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萧瑟,涧水声增添了孤独感。

诗人将主人公定位在“荷笠宜耕桑柘村”,形象地展现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状态,手持竹竿,欲在桃花盛开的溪流边垂钓,反映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避世之心。后两句转向对弟弟的描述,赞美他年轻有为,酷爱读书,不愿被官场束缚,表达了对自由人格的推崇。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描绘了弟弟的理想生活,即使身着布衣,也愿意像山中隐士一样简朴度日。然而,“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朝廷的召唤让弟弟不得不面对仕途的压力。

最后两句“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了官场如战场,竞争激烈,而“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则表达了主人公坚守正直,却难以适应世俗的无奈。结尾处,“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寄寓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担忧,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画面和人物,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现实与理想冲突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醉歌一首送刘兰室还建溪兼问苏明远椿桂

忆昔下马扣我门,惠连种豆归南村。

脱巾漉酒共一醉,秉烛题诗期再论。

人生安得长相见,世事谁知回首变。

惆怅鸰原负急难,凄凉鹤发甘贫贱。

清尊重对黄花前,更为后会知何年。

菟裘问地君思隐,蜕骨名山吾欲仙。

霞洲玉洞秋风老,更有何人拾瑶草。

因君为我问三苏,墨池霜菊年年好。

形式: 古风

酬刘兰室题墨菊扇寄惠

白团谁写秋风曲,寄我茆斋扫炎燠。

新纨皎洁一尺冰,浓墨淋漓数枝菊。

摩挲双眼老复明,兴入东篱餐落英。

苏仙笔下云雾湿,刘侯句里烟霞清。

一丘养拙南山侧,敢拟柴桑旧时宅。

清节谁怜白发翁,壮怀不倚黄金色。

故人嘉会不可忘,永日清风吹我裳。

长随怀袖送月影,更入箧笥生虹光。

形式: 古风

范伯刚为予作翠屏别墅图因赋云林茅屋歌

我昔结屋依云林,开窗正对浮云岑。

山花烂漫散春色,崖木惨淡垂秋阴。

篮舆欲往空费力,十步五步还坐息。

日斜又向茅屋归,惆怅三年登未得。

范宽生纸写作图,中堂忽见遥峰孤。

白云黄雾自舒卷,湿翠晴岚时有无。

半空石壁悬飞瀑,下有良田艺桑竹。

买牛春雨早归耕,莫遣儿孙忘乡曲。

形式: 古风

重题虚白道院

吾弟再来人,弱龄志神仙。

师事月间老,辛苦二十年。

丹书墨符役神鬼,白日青天致风雨。

元阳真火分济人,不俾世间羸瘵苦。

西山松柏里,仙人有旧庐。

白云长芝草,青霞护道书。

林居圜屋奠八卦,草衣木食参玄化。

宴坐灵龟息渐微,空歌白鹤飞初夏。

青春三十功累成,名列丹台玉署深。

蓬莱官府案行密,特遣仙者来中林。

瓢笠过门日当午,一语不合幡然去。

杖藜挥袂风飘飘,回首云深不知处。

微言至理岂易逢,仙缘尚隔一尘中。

前程怅望鸾凤远,遗蜕偶与蛇蝉同。

学仙求道难如此,拔宅徒劳慕刘许。

我来抚景重兴怀,满林白石空延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