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傍。
山风凝笑脸,朝露泫啼妆。
隐士颜应改,仙人路渐长。
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着深远的思想内涵。开篇“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傍”两句,通过对一处偏僻而秀美之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这里的“成蹊”指的是自然形成的小径,而“秾华”则是形容花草繁茂的景象,井旁则可能暗示着一种自给自足、安逸宁静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山风凝笑脸,朝露泫啼妆”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界中细微之处的观察,将山风和朝露人格化,表现出大自然赋予万物生机与美丽的能力。这里,“山风”的“笑脸”、“朝露”的“啼妆”,都是诗人情感的投射,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之美的感悟。
中间的“隐士颜应改,仙人路渐长”两句,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思考。这里的“隐士”指的是那些选择退出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人,“颜应改”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心境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仙人路渐长”则表达了对于那种超脱凡俗、通向仙界之路的无限向往,亦暗示了一种对永恒与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
最后,“还欣上林苑,千岁奉君王”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以及对于国王或统治者的忠诚。这里的“上林苑”可能指的是皇家园囿,而“千岁奉君王”则表现出诗人对君主的敬仰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精神追求的一种美好愿望。
不详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孤秀峄阳岑,亭亭出众林。
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高映龙门迥,双依玉井深。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势疑虹始见,形似雁初飞。
妙应七星制,高分半月辉。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习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楼写春云色,珠含明月辉。
会因添雾露,方逐众川归。
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
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
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