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真不昧人中佛,五戒俱全俗里僧。
必待方袍与圆顶,维摩庞老又何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真德秀所作的《净豁持钵求度为说偈言》中的片段。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修行者的评价和对佛教徒身份的理解。"一真不昧人中佛"赞扬了那些内心纯净,明悟真理的人,即使在世俗中也能展现出佛性的光辉。"五戒俱全俗里僧"进一步强调了遵守佛教戒律的重要性,即使是在世俗社会中生活,也要保持出家人的清净戒律。
"必待方袍与圆顶"通常指的是僧侣的服饰,暗示只有形式上的僧侣装扮,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修行境界。"维摩庞老又何曾"引用了佛教故事,维摩诘是智慧的象征,庞老可能是指某位修行高深的老僧,诗人以他为例,指出真正的佛法修为并不在于外在的仪容,而在于内心的修为和实践。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内在修行的重视,认为真正的佛教徒应是内在清净,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僧侣身份或形式。
不详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程子精微谈谷种,谢公近似喻桃仁。
要须精别性情异,方识其言亲未亲。
东风昨夜入帘帷,便觉深宫漏影迟。
一曲凉州花尽放,不须先作报春诗。
济济儒冠萃讲庭,韦编竟日共研精。
还将泰象参人事,要使群阳更汇征。
鹤驾通宵入问安,龙墀清晚押朝班。
天颜喜见重轮月,春色先回万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