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

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

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思净所作,名为《答问》。诗中表达了对佛教信仰与禅宗修行的理解,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平生只解念弥陀”,诗人自述一生只懂得诵念佛号,即“弥陀”,这是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创造者阿弥陀佛的简称,意味着诗人将全部精神寄托于信仰之中。次句“不解参禅可奈何”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深入禅修的无奈和遗憾,禅修是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和觉悟的重要方式,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后两句“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只要能拥有大自然的美好,就能实现内心的宁静与社会的和平,无需通过战争来维护秩序。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和与世界和谐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的信仰体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精神修养和个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

释思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东湖

枢密中朝杰,常怀物外心。

碧山高杖履,黄发乐泉林。

菊酿上尊酒,风传太古琴。

乌衣佳子弟,玉树正森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止戈堂和诸公韵

天河谁挽洗兵尘,远播皇威到海滨。

畏垒草封悲战月,乐郊农满际耕春。

七闽草木无腥气,诸将恩勤有赐珍。

穆穆清风堪作颂,犹沾湛露及微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霭山院

丙午峰前翠作堆,白云深处现楼台。

老僧法地有神力,能使凶徒念佛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句(其一)

茅屋不闻雪,纸窗宜读书。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