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梅花引.苦雨夜坐

虚檐过雨响泉流。屋如舟,冷如秋。

连日危栏,独倚望云浮。

月又不来天似墨,空阶滴,一声声,都是愁。

新愁旧愁愁未休,到眉头,到心头。

强欲推愁愁不去,雨更句留。

剪烛西窗,兀坐数更筹。

闲事关心呼小婢,明早看、嫩芭蕉打碎不。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江城梅花引·苦雨夜坐》是清代诗人周寿昌所作,描绘了在连绵阴雨之夜,诗人独自静坐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忧郁与愁绪。

首句“虚檐过雨响泉流”,以雨声和泉水流动的声音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凄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雨水笼罩,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屋檐下,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接着,“屋如舟,冷如秋”两句,将屋子比作漂泊的船只,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孤独感;同时,用“冷如秋”来形容屋子的寒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连日危栏,独倚望云浮”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危栏上独坐,仰望云层飘动的景象,通过这种动作和视角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月又不来天似墨,空阶滴,一声声,都是愁。”这一段中,诗人借月之不来、天色之暗以及空阶上的滴水声,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愁绪。月不来象征着希望的缺席,天色暗淡则暗示了心情的沉重,而滴水声则是愁绪的直接体现。

“新愁旧愁愁未休,到眉头,到心头。”这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愁绪的不断累积,从眉头蔓延至心头,无法摆脱。

“强欲推愁愁不去,雨更句留。”诗人试图摆脱愁绪,但愁绪却如同雨滴般难以驱散,反而在雨声中更加清晰。

最后,“剪烛西窗,兀坐数更筹。闲事关心呼小婢,明早看、嫩芭蕉打碎不。”诗人独自在西窗下剪烛,时间在等待中流逝,内心却因琐事而烦恼。他甚至呼唤小婢,询问明早嫩芭蕉是否会被雨打碎,以此来寄托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面对苦雨之夜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42)

周寿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至侍讲。太平军攻湘时尝劾赛尚阿、和春作战不力,称敢言。后随办京畿防务,不畏上官,敢据实开释无辜。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初罢官居京师,专注著述。诗文书画均为时所重。心力所瘁,则在两《汉书》,有《汉书注校补》、《后汉书注补正》、《三国志注證遗》、《思益堂集》等

  • 字:应甫
  • 籍贯:湖南长沙
  • 生卒年:1814—188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张蕙甫比部李叔和舍人江亭招饮

郊园过雨,觅江淹遗构,正堪销夏。

老辈林亭留片石,何必琳宫珠厦。

小毂行舟,丛芦卷浪,绝胜风帆挂。

西山新霁,染将晴翠如画。

触念衡岳湘流,故乡游历处,倍应清暇。

只此寻常几茅屋,点缀尽成幽雅。

酒罢狂歌,夕阳留客,未肯催西下。

吟鞭徐返,软红又逐归马。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慢卷绸.编亡弟筱楼诗草,属侄婿王益吾祭酒订正

雁浦凄霜,鸽原泣月,已矣重泉闭。

值露晓窗清,雨夜灯残,遗稿遍翻,吟魂待慰。

想到千秋,虚名饭颗,寂寞终无味。

便剩梧桐半死,棠华孤放何为。

生生世世,谈休易、空作来因计。

更不忍搜他,残章断句,几多墨迹,涂污细碎。

纵傍池塘,赋成春草,梦也难成睡。

怕更吟,看付与、微云秦七佳婿。

形式: 词牌: 慢卷绸

如梦令.夹竹桃

红雨绿云相近,劲节也含风韵。

打棹入仙源,难道主人休问?

谁信,谁信,崔护错来厮认。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惜余春慢.落花

芍药开余,荼蘼放了,尽把韶华催逼。

将离且住,欲堕还飞,片片落红狼藉。

却喜飘残玉沟,蹴傍舞筵,尚供吟笔。

纵无情,想到半抛藩溷,也应怜惜。

叹自昔、悲葬西施,吴宫春去,一例梦中幽泣。

鸾肠浪费,凤觜空煎,尽够燕忙莺急。

怪怎东风太狂,特地吹开,吹残何意。

快呼童、净扫阶除,莫被玉人知得。

形式: 词牌: 选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