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夹竹桃

红雨绿云相近,劲节也含风韵。

打棹入仙源,难道主人休问?

谁信,谁信,崔护错来厮认。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鉴赏

这首《如梦令·夹竹桃》由清代诗人周寿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夹竹桃的独特魅力与意境。

“红雨绿云相近”,开篇即以“红雨”喻指夹竹桃鲜艳的花朵,仿佛是飘落的红色花瓣,而“绿云”则形容其茂密的叶子,如同层层叠叠的绿色云雾,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将自然景观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展现了夹竹桃的美丽,更赋予了它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形象。

“劲节也含风韵”,进一步赞美了夹竹桃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雅的气质。这里的“劲节”指的是夹竹桃挺拔的枝干,即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其刚直的姿态,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风韵”则强调了夹竹桃在风中摇曳时所散发出的优雅韵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打棹入仙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观赏者比作划着小船进入仙境,暗示了夹竹桃所在之地的神秘与迷人。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地,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难道主人休问?”这一句则提出了一个问题,似乎在询问观赏者是否忘记了对夹竹桃主人的尊重与问候,同时也暗含了对夹竹桃主人身份的猜测与好奇,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最后,“谁信,谁信,崔护错来厮认。”引用唐代诗人崔护的典故,崔护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误入桃花林,与一位女子相遇并留下深刻印象,后年复一年前来寻访却未能再见。此处借崔护的故事,表达了对夹竹桃独特魅力的赞叹以及对其背后故事的无限遐想,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情感。

综上所述,《如梦令·夹竹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夹竹桃的美丽与独特之处,还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是一首富有诗意与想象空间的佳作。

收录诗词(42)

周寿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荇农,晚号自庵。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至侍讲。太平军攻湘时尝劾赛尚阿、和春作战不力,称敢言。后随办京畿防务,不畏上官,敢据实开释无辜。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初罢官居京师,专注著述。诗文书画均为时所重。心力所瘁,则在两《汉书》,有《汉书注校补》、《后汉书注补正》、《三国志注證遗》、《思益堂集》等

  • 字:应甫
  • 籍贯:湖南长沙
  • 生卒年:1814—1884

相关古诗词

惜余春慢.落花

芍药开余,荼蘼放了,尽把韶华催逼。

将离且住,欲堕还飞,片片落红狼藉。

却喜飘残玉沟,蹴傍舞筵,尚供吟笔。

纵无情,想到半抛藩溷,也应怜惜。

叹自昔、悲葬西施,吴宫春去,一例梦中幽泣。

鸾肠浪费,凤觜空煎,尽够燕忙莺急。

怪怎东风太狂,特地吹开,吹残何意。

快呼童、净扫阶除,莫被玉人知得。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水龙吟.月夜闻远笛

谁家凉夜横吹,一声似彻霜天晓。

玉关别恨,银阶幽怨,全穿树杪。

叶起蝉吟,枝惊鸦睡,月窥云早。

料阑干独凭,朱唇吹彻,怕断送、青春老。

恰值雨停风小。恍串珠、穿来旋绕。

连绵递送,隔墙谁擪,倚楼远袅。

断竹音清,落梅腔远,余音难了。

漫自怜、听不分明,恰更比、分明好。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春光好.柳絮

飘月晓,荡春柔,趁烟浮。飞过小桥飞更上,画桥头。

衔来双燕啁啾,绕高楼、逐扁舟。

不怨东风吹作雪,怨东流。

形式: 词牌: 春光好

踏莎行.苦雨

云暗沈山,风寒搅树。丛篁低戛和烟语。

丙丁帖子画成空,蕉窗又听连宵雨。

销暑何人,占晴无据。未秋已自含秋绪。

江流常笑北来无,分明屋似临江住。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