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四首(其二)

池面绿生涡,雨打残荷。茶烟风细漾帘波。

枕簟新凉人浅醉,无奈秋何。

懒去听笙歌,心事销磨。芭蕉声到睡时多。

纨扇纱帘休忆著,只梦渔蓑。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四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夏日傍晚景象。

首先,诗人以“池面绿生涡,雨打残荷”开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池塘中绿叶与漩涡交织的画面,以及雨水轻敲残荷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

接着,“茶烟风细漾帘波”一句,将视线转向室内,通过轻柔的茶烟与微风在帘幕上荡漾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而略显慵懒的生活气息。这里,茶烟与帘波的互动,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既表现了生活的闲适,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枕簟新凉人浅醉,无奈秋何”两句,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换,暗示着主人公在初秋的凉意中陷入了一种半醒半醉的状态。这里的“浅醉”并非真正的醉酒,而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恍惚与沉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接下来,“懒去听笙歌,心事销磨”则揭示了主人公面对外界喧嚣时内心的逃避与自我疗愈。他选择远离热闹的音乐,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试图通过思考来缓解心中的烦恼。这一行为反映了人物性格中的内敛与敏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抗拒。

最后,“芭蕉声到睡时多,纨扇纱帘休忆著,只梦渔蓑”三句,将画面推向夜晚,芭蕉叶在夜风中发出的声音,似乎成为了主人公入眠前的最后一道催眠曲。他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或许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梦中的渔蓑,可能象征着他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对现实束缚的一种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而又略带忧郁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四首(其三)

兰烬黦湘屏,蛛网帘钉。林莺捎落护花铃。

撒尽榆钱飘尽絮,春也零星。

月又上窗棂,风又泠泠。坠欢如梦不曾醒。

只有乌龙眠自在,绿草闲庭。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四首(其四)

楼上五更寒,风雨无端。愁多不奈一生闲。

莫问画堂南畔事,如此江山。

铅泪洗朱颜,歌舞阑珊。心头滋味只馀酸。

唱到宫中新乐府,杜宇啼残。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一)

清明过了,小雨绿匀堤外草。

倚棹湖边,絮影花香共一船。

相思人面,曾向第三桥畔见。

斜日归休,楼上春寒燕子愁。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三首(其三)

云低天重,银海无声千顷冻。

一抹炊烟,凝在疏林小市边。

诗情跌宕,何必灞桥驴背上。

乘兴来游,更著蓑衣唤钓舟。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