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随制饮酒,扬波使臣。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曹操的《善哉行》,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这首诗通过古公亶甫等历史人物,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领袖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推崇。诗中“积德垂仁”、“哲王于豳”等句子,表达了对古代圣君贤相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的高标准。

在描述伯夷叔齐时,诗人通过“饿殂首山”的意象,传达了他们的高洁节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接着,智哉山甫与宣王的互动,又体现了君臣之间理想的相互作用。

在提及齐桓之霸时,诗中“赖得仲父”的句子,显示了作者对于良师益友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后任竖刁一段,则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政治家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英勇形象。

晏子平仲部分,诗人借用积德兼仁之举,表达了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而“与世沈德,未必思命”则透露出作者对于道德修养超越生死的深刻理解。

最后,提及仲尼之世,即孔子时代的理想国政,诗人通过“主国为君”,强调了领导者应有的责任和使命。随后的“随制饮酒,扬波使臣”则展示了一种理想中的外交活动,体现了作者对于国际关系处理之艺术的期望。

整首诗以古代圣贤豪杰的事迹,寄寓了曹操个人对于品德修养、政治理念和历史评价的深刻认识。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品行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和领导者的向往。

收录诗词(28)

曹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 字:孟德
  • 籍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 生卒年:155年-220年正月庚子

相关古诗词

善哉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

不闻过庭语。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守穷者贫贱。

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

欣公归其楚。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我愿何时随。

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形式: 乐府曲辞

善哉行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形式: 乐府曲辞

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形式: 乐府曲辞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