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又次前韵送华子千四首(其二)》。诗中以“西飞乌兔苦相催”开篇,运用了乌兔奔月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之快,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接着,“少壮谁能卧草莱”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感,暗示年轻时应珍惜光阴,积极进取,而非沉溺于荒废之中。随后,诗人通过“五岭远烦车骑至,一年刚及荔枝回”,将地理上的遥远与时间上的短暂对比,凸显出追求目标的不易和珍贵。
“诗多壮采从心得,笔挟烟岚入纸来”两句,赞美了诗人的创作才华,认为其诗歌中的壮丽色彩源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而笔下的文字仿佛能将山岚云雾带入纸上,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
最后,“高格近知加变幻,海滨新见蜃楼台”则表达了对诗人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作品的影响力,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虚幻却引人入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间、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