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庵诗

唯易有太素,太素质之始。

白贲垂皇象,彤车资帝理。

大飨尚玄尊,大路素帱尔。

伊尹言素王,后代滋文轨。

素冠时所庶,素衣时所喜。

素鞸心蕴结,素丝国风美。

五入为五色,以是悲墨子。

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

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

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

素餐日以滥,素节日以委;

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

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

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

救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

东海扬素波,中林潜素士。

吾其甘素饭,自可崇素履。

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

因爱素庵人,作诗扬素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归有光所作,名为《素庵诗》。诗中探讨了“素”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素”与世俗、道德、人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唯易有太素,太素质之始”,开篇即点出“素”源自于易经中的“太素”,意味着“素”是宇宙万物的原始状态或本质。接下来,“白贲垂皇象,彤车资帝理”,通过对比白色和红色的装饰,象征着“素”与权力、礼仪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大飨尚玄尊,大路素帱尔”则进一步阐述了“素”在祭祀和礼仪中的地位,强调了其简洁、庄重的特点。接着,“伊尹言素王,后代滋文轨”,引用伊尹的故事,说明“素”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简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的体现。

“素冠时所庶,素衣时所喜”、“素鞸心蕴结,素丝国风美”等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音乐等元素,展现了“素”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和审美价值。而“五入为五色,以是悲墨子”则通过墨子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度追求色彩和华丽的批判。

“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素餐日以滥,素节日以委;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这一系列句子,揭示了“素”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包括道德沦丧、虚伪、浪费等问题。

最后,“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反映了社会上对“素”的误解和扭曲,人们盲目追求外在的华丽,忽视了内在的真善美。“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引用庄子和周公的例子,强调了保持本真、坚守道德的重要性。“救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并呼吁人们坚守忠诚,面对世事变迁也不应妥协。

“东海扬素波,中林潜素士”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场景,象征着在广阔的海洋和深邃的森林中,仍有人坚守着“素”的精神。“吾其甘素饭,自可崇素履”表达了诗人愿意过简朴的生活,崇尚“素”的生活方式。“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真诚才是最重要的。“因爱素庵人,作诗扬素旨”则是对“素”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素”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意义,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提出了反思和警醒。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清梦轩诗次孺允韵

王生思妙道,独居自相羊。

乃以清梦语,揭之在幽房。

处世实大梦,于梦差为长。

扰扰无时清,真精且沦亡。

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觉乡。

鲁侯一何愚,欲往忧无梁。

太清日渊澄,中有生者忙。

吾闻接舆言,斯岂大无当!

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凉。

西方有圣人,清净闻身香。

飞龙游上天,至冬乃伏藏。

谁知疑黄泉,可以登大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清梦轩诗再次孺允韵

汗漫恣容与,寥廓任徜徉。

小搆非广厦,幽栖获便房。

图书委鱼蠹,庭砌杂兰芳。

境寂群动息,神怡独寐长。

栩栩意象适,遽遽物化忘。

于此观世俗,迫隘非吾乡。

玉玺谬通汉,金瓯会圮梁。

窃带固云扰,衔发亦以忙。

瞡瞡容自嵬,喋喋冠何当!

恍如乘叆叇,泠然御清凉。

钧天聆广乐,玄都闻妙香。

缪昔骋骏往,简后书史藏。

终惭在三季,未可儗九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山茶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而洁,乃与夷叔同。

形式: 古风

东房夹竹桃花

奇卉来异境,粲粲敷红英。

芳姿受命独,奚假桃竹名。

昔来此花前,时闻步屧声。

今日花自好,兹人已远行。

无与共幽赏,长年锁空庭。

昨来一启户,叹息泪纵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