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越调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谁知怨抑。

静倚官桥吹笛。

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

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

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

夜沈沈、雁啼甚哀,片云尽卷清漏滴。

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形式: 词牌: 月下笛

翻译

细雨洗净尘埃,清凉的月亮明亮如镜,水面泛起如玉的波光。谁能理解这深藏的哀怨。
静静地倚靠在官桥上吹笛。
月光照亮宫墙,风中的树叶纷飞,笛声高雅却无人能解。
我想起了开元时期的古老曲谱,还有柯亭遗留的优美旋律,全倾注在笛声中。
栏杆四周环绕,听着折柳的曲调回荡,最后几声慢慢结束。
寒灯下简陋的馆舍,更使我感到如同平阳的孤独旅人。
夜色深沉,大雁哀鸣,一片云彩卷过,只听见滴答的漏壶声。
心情黯然,只觉得万壑的龙吟之声都已寂静,只剩下天籁之音。

注释

凉蟾:清凉的月亮。
怨抑:深藏的哀怨。
官桥:官署附近的桥。
柯亭遗韵:柯亭流传的音乐韵味。
阑干:栏杆。
折柳:古代送别时会吹奏的曲目。
平阳孤客:比喻孤独的旅人。
清漏:古代计时的漏壶。
龙吟:形容笛声如龙鸣。
天籁:自然的声音,这里指笛声。

鉴赏

这首宋词《月下笛·越调》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巧的音乐意境著称。开篇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清新画面:小雨过后,尘埃洗净,明亮的月亮如玉璧般挂在空中,水面泛起波光。接下来,词人通过笛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那是一个人在官桥静立吹笛,笛声高雅却无人理解,暗示了他的孤独与怀才不遇。

“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往昔盛世音乐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随后,词人转而描述自己在阑干旁倾听笛声,仿佛在折柳曲中徘徊,直到最后的几声结束。这种情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含着离别之苦。

“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感,他在简陋的馆舍中,听到雁鸣和滴漏声,倍增思乡之情。结尾处,“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以龙吟比喻笛声,形象地描绘了夜晚万籁俱寂,唯有笛声回荡在山谷间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深深的哀愁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月夜笛声为线索,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怀才不遇以及对过去的追忆,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月中行/月宫春.怨恨

蜀丝趁日染乾红。微暖面脂融。博山细篆霭房栊。

静看打窗虫。愁多胆怯疑虚幕,声不断、暮景疏钟。

团团四壁小屏风。啼尽梦魂中。

形式: 词牌: 月宫春

玉楼春

歌时宛转饶风措。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忘了与伊相见处。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木兰花/玉楼春.高平暮秋饯别

郊原雨过金英秀。风扫霜威寒入袖。

感君一曲断肠歌,劝我十分和泪酒。

古道尘清榆柳瘦。系马邮亭人散后。

今宵灯尽酒醒时,可惜朱颜成皓首。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水龙吟.越调梨花

素肌应怯馀寒,艳阳占立青芜地。

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

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

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

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

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

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