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薛乐道

薛侯笔如椽,峥嵘来索敌。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

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

子于风雅閒,信矣强有力。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

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

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

形式: 古风

翻译

薛侯的笔犹如大椽,威猛而来挑战敌人。
他一出门就决定决战,不让对手察觉任何旗鼓声势。
起初命令森严无人敢动,直到帐下响起笛声才打破寂静。
突然转向水上军队,拔取旗帜直入赵国营垒。
他的攻势如疾风骤雨,百万敌军纷纷退避。
他在文雅中展现力量,确实强大无比。
他的才华如同升斗之量,却遗憾未能得到充分施展。
他善于捕捉细微事物吟咏,但缺少足够的积累。
身处山城犹如坐井观天,见识更加闭塞。
你难道不是知音吗?为何不指出他的不足呢?

注释

笔如椽:比喻薛侯的文才出众。
峥嵘:形容威武、高峻的样子。
旗鼓迹:指战斗的迹象。
令严:命令严格。
吹笛:可能是暗号或信号。
拔帜:拔出敌方旗帜,象征占领。
辟易:退避。
风雅:文雅,这里指薛侯的文学修养。
天材:天赋才能。
窄:此处指施展才华的机会有限。
揽物:捕捉事物,创作灵感。
苦僻:形容见识狭窄。
知音:理解并欣赏他人的人。
瑕谪:指指出别人的错误或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答薛乐道》,通过对薛侯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艺术才华。首句“薛侯笔如椽”赞美了薛侯的文采出众,犹如大笔挥洒自如。接下来的“峥嵘来索敌”形容他英勇无畏,主动挑战对手。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描述了薛侯行动果断,不露声色,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智慧。然后通过“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表现他的纪律严明和轻松指挥的气度。战斗中,“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形象地刻画了他迅速突破敌阵的勇猛。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进一步强调了薛侯的战斗力,连百万敌军也为之退避。诗人接着称赞薛侯在艺术上也有深厚造诣,“子于风雅閒,信矣强有力”,表示他在文学方面同样出色。

然而,诗人也惋惜薛侯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意指薛侯的才情如同升斗般丰富,却被限制在狭小的环境中。最后两句“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表达了对薛侯身处偏僻之地,难以发挥才能的感慨。

诗的结尾,诗人以疑问的方式问道:“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质疑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薛侯的才华,为何不给予他更好的机会。整首诗以赞扬和惋惜交织,表达了对薛侯的敬佩和对其境遇的同情。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

枯木嵌空微暗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轩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谢外舅食驴肠

垂头畏庖丁,趋死尚能鸣。

说以雕俎乐,甘言果非诚。

生无千金辔,死得五鼎烹。

祸胎无肠胃,杀身和椒橙。

春风都门道,贯鱼百十并。

骑奴吹一吷,驵骏不敢争。

物材苟当用,何必渥洼生。

忽思麒麟楦,突兀使人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谢外舅病不能拜复官夏雨眠起之什

丈人养痾卧,此道取众弃。

强饭尚可饱,力田苦常匮。

欲从群儿嬉,出语不妩媚。

轩窗坐风凉,编简勘遗坠。

自安井无禽,未叹旅焚次。

夏暑极阳功,时霖作阴事。

呼儿疏药畦,植杖按瓜地。

南山云气佳,北极冕旒邃。

自欣须发白,得见衣裳治。

山林收枯槁,草木洗憔悴。

舐痔以车来,探珠遭龙睡。

腹便时蒙嘲,身退得自恣。

伊优无下僚,肮脏谢高位。

谁能领斯会,好在漆园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次韵谢借观五老图

五老天然一会閒,太平时节振儒冠。

相君于理回天诏,辅国驱夷立塞桓。

妖术图奸梁木坏,党碑雷震雹冰寒。

丹心忠厚来安泰,惠泽垂流仰止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