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愚

我自古愚人,还作古愚诗。

古贤不可作,古愚亦难而。

举世皆尚同,子独不知时。

举世誇疾走,子行独迟迟。

信口所欲言,信意所欲之。

衣不识寒燠,路不识险夷。

喧然众知人,指我为顽痴。

子知邈难及,我愚恒若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古愚》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对比,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格追求。

首句“我自古愚人,还作古愚诗”,诗人自称为古代的愚人,并且继续创作着这样的诗歌,表明了他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态度。接着,“古贤不可作,古愚亦难而”两句,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自身难以达到那种境界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独特性和坚持性。

“举世皆尚同,子独不知时”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追求趋同、缺乏独立思考的现象,而诗人却能保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不随大流。接下来的“举世誇疾走,子行独迟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他不追求速度和效率,而是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从容不迫。

“信口所欲言,信意所欲之”体现了诗人自由表达、率真个性的一面,不被世俗规则束缚,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衣不识寒燠,路不识险夷”则展示了诗人淡泊名利、不畏艰难的生活态度,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和物质条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喧然众知人,指我为顽痴”描绘了社会上人们对诗人行为的不解和误解,认为他是顽固愚蠢之人。然而,“子知邈难及,我愚恒若兹”表明诗人对此并不在意,他知道自己的智慧和坚持是难以被他人理解的,但这种愚钝或执着是他始终如一的自我认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智与愚等多重对比,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在复杂社会中保持自我、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决心。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寄题明秀楼

湖上危楼势不崩,北人欲上怯初登。

檐前月写澄波影,天末云留碧嶂层。

山水吴中誇独胜,观游昔日记吾曾。

弱流不隔蓬莱路,欲去谁言病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周进士炯还常熟觐省

南宫此日谬持衡,一见高文眼为明。

正喜故人能有子,忽闻远别得无情。

名因实起何妨蚤,理会心传不厌精。

此去海虞谁复见,读书长日掩柴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玉汝作东眺轩不忘在东诸君子也次其韵

长日过从兴有馀,官曹乖隔欲何如。

有时隐几全忘我,几度敲门不是予。

磔磔林间鸣好鸟,斑斑花外度轻车。

城东有暇还相过,宾席年来左特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诸葛武侯

汉家鹿走奔群豪,中原独峙当涂高。

江东割据紫髯叟,大耳惶惶何所逃。

南阳南去隆中里,草屋数间而已矣。

悠然梁甫日长吟,忍作卧龙终不起。

平生伊吕伯仲间,自比管乐真谦耳。

将军三访何太坚,不臣不见礼则然。

幡然一日起驱策,海宇三分指顾间。

永安宫中翠华逝,王业偏安岂天意。

关张颠蹶赵云亡,汉阼终衰枉经济。

前出师,后出师,孤臣沥血书肝脾。

渭滨敌退大星坠,千古英雄空泪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