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

汉家鹿走奔群豪,中原独峙当涂高。

江东割据紫髯叟,大耳惶惶何所逃。

南阳南去隆中里,草屋数间而已矣。

悠然梁甫日长吟,忍作卧龙终不起。

平生伊吕伯仲间,自比管乐真谦耳。

将军三访何太坚,不臣不见礼则然。

幡然一日起驱策,海宇三分指顾间。

永安宫中翠华逝,王业偏安岂天意。

关张颠蹶赵云亡,汉阼终衰枉经济。

前出师,后出师,孤臣沥血书肝脾。

渭滨敌退大星坠,千古英雄空泪垂。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诸葛武侯》由明代诗人王鏊创作,通过对诸葛亮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才智与忠诚。开篇以“汉家鹿走奔群豪”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的乱世景象,随后点出诸葛亮在这一背景下的人物定位——“江东割据紫髯叟”,暗示其在东吴的地位与角色。

接着,诗人通过“南阳南去隆中里,草屋数间而已矣”两句,描绘了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简朴生活,以及“悠然梁甫日长吟,忍作卧龙终不起”的诗句,表达了诸葛亮虽怀有济世之志,却选择隐居不仕的态度,凸显其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

“平生伊吕伯仲间,自比管乐真谦耳”两句,将诸葛亮与古代贤相伊尹、吕尚相提并论,同时自比管仲、乐毅,显示其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谦逊。接下来,“将军三访何太坚,不臣不见礼则然”描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强调了诸葛亮坚持原则、不轻易屈从的态度。

“幡然一日起驱策,海宇三分指顾间”两句,赞美了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毅然出山辅佐,最终帮助刘备实现三分天下大业的壮举。然而,“永安宫中翠华逝,王业偏安岂天意”两句,揭示了诸葛亮晚年在永安宫的无奈与遗憾,表达了对蜀汉偏安一隅、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感慨。

最后,“关张颠蹶赵云亡,汉阼终衰枉经济”总结了蜀汉后期的悲剧命运,指出关羽、张飞、赵云等重要将领的相继离世,导致蜀汉国力衰弱,最终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前出师,后出师,孤臣沥血书肝脾”强调了诸葛亮在临终前仍不忘国家大业,以身许国的决心。“渭滨敌退大星坠,千古英雄空泪垂”以历史典故收尾,表达了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其伟大功绩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刻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复杂局势与历史变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徐詹端寿词

神祉储南岳,文昌丽北辰。

贞元符圣世,间气出贤人。

燕市先招骏,徐家旧产麟。

官曹怜我并,德业许谁亲。

自惜无双士,同为不二臣。

性嫌长孺戆,文许仲舒纯。

几共承前席,常容接后尘。

交情今鲍叔,家世古杨椿。

已谓才无敌,仍知德有邻。

看君心不展,诲我语尤谆。

醉自忘公瑾,风如坐伯淳。

犀通鸡自骇,鱼目俗空珍。

故业荆溪上,新恩少海垠。

良金真有价,白璧岂无因。

每愧齐东士,常叨席上宾。

吴歌非子夜,鲁史又王春。

已自忘穷达,何曾见喜嗔。

几枝仙桂茁,六叶堕蓂匀。

大火西流近,长庚下降频。

经纶当圣世,孤矢属秋旻。

宠渥今如是,勋名定绝伦。

莫歌昌炽颂,座客制词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赠顾镛

玉山人去草堂存,及见濠梁几世孙。

倾盖涂中成旧识,侨居淮上是清门。

前朝旧事犹能记,南国遗风且莫论。

莫怪题诗多感慨,曾于名胜集中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太平鸟

有鸟有鸟名太平,太平时节方来鸣。

当今天子神且圣,怪尔日夕无停声。

人言此鸟亦如凤,不向梧桐爱萋菶。

上林何树可相依,万年枝上春风动。

形式: 古风

送表兄叶志通

客从远方来,过我陋巷口。

十年积相思,举此一杯酒。

少时同嬉戏,今已成皓首。

行云游四方,寒郊折衰柳。

中年常送别,不似此分手。

昔时泰康公,见舅如见母。

今我复何为,见兄如见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