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诗二首(其二)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

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

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

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

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

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

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

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

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

体之固未易,三觞解天刑。

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

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

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

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

合散固其常,修短定无始。

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

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

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

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王羲之的《兰亭诗二首》其二,描绘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悠悠大象运”开篇,感叹宇宙运行的无穷无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法则的敬畏。接着,诗人探讨了“陶化”的过程,认为它并非由个人意志所决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

“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这句话意味着探寻事物的本质和根源,遵循自然法则,内心便会得到平静。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觉醒与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指出有心之人往往被世俗利害所束缚,不如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诗人借此赞美大自然的创造力,强调了万物生长的平等性。他观察到自然界中声音的多样性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与朋友们相聚,共享自然之美,彼此之间没有界限,心灵相通,共同追求真理和探索宇宙奥秘。

诗中还提到了内心的修养与自我反省,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对于理解宇宙真理的重要性。诗人通过饮酒、静思等方式,试图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他认识到,真正的快乐在于当下的一刻,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必过分追求永恒或未来的理想。

最后,诗人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循环,认为生命的起始与结束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需过分忧虑或期待。他鼓励人们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即使在短暂的生命中也能找到永恒的价值。通过推理与思考,诗人试图揭示生命与宇宙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智慧与快乐。

收录诗词(4)

王羲之(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字:逸少

相关古诗词

答许询诗(其一)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松。

形式: 古风

答许询诗(其二)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

形式: 押[尤]韵

表哀诗

茫茫太极,赋授理殊。咨生不辰,仁考夙徂。

微微冲弱,眇眇偏孤。叩心昊苍,痛贯黄墟。

肃我以义,鞠我以仁。严迈商风,思洽阳春。

昔闻邹母,勤教善分。懿矣慈妣,旷世齐运。

嗟予小子,譬彼土粪。俯愧陋质,仰忝高训。

悠悠玄运,四气错序。自我酷痛,载离寒暑。

寥寥空堂,寂寂响户。尘蒙几筵,风生栋宇。

感昔有恃,望晨迟颜。婉娈怀袖,极愿尽欢。

奈何慈妣,归体幽埏。酷矣痛深,剖髓摧肝。

形式: 四言诗

赠温峤诗

大朴无像,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

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

既综幽纪,亦理俗罗。神濯无浪,形浑俗波。

颖非我朗,贵在光和。振翰梧摽,翻飞丹霞。

爰在冲乱,质嶷韵令。长崇简易,业大德盛。

体与荣辞,迹与化竞。经纬天维,翼亮皇政。

狡哉不臣,拒顺称兵。矫矫君侯,杖钺斯征。

鲸鲵悬鳃,灵浒载清。净能弘道,动□功成。

无则无慕,有必有希。仰荫风云,自同兰夷。

辞以运情,情诣名遗。忘其言往,鉴诸旨归。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