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七十二)

唯念门前树,能容鸟泊栖。

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

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树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述门前的树木能够容纳鸟儿停歇栖息,引申出如果人的心灵也能像这棵树一样,不被外界所动,不追求世俗的归宿,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就能够与自然之道相合,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与欲望的精神境界。

诗中“唯念门前树,能容鸟泊栖”两句,描绘了树木包容万物的形象,象征着心灵的广阔与接纳。接下来,“来者无心唤,腾身不慕归”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超然的态度,即面对外界的诱惑或呼唤,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物所牵绊,不向往世俗的归宿,展现出一种内在的自由与独立。

最后,“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心灵与自然之道的和谐统一,只有当个人的心灵如同那包容万物的大树时,才能真正地与宇宙的规律相契合,实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内心平和、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94)

居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并序(其七十三)

夜寒宜向火,护众到天明。

日出身温暖,心惺思更惺。

形式: 偈颂

偈颂并序(其七十四)

岂是无干意,多求失道情。

我见多求者,年高事不成。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偈颂并序(其七十五)

老似临江树,风摇枝必危。

岸崩随水去,入海勿人追。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并序(其七十六)

道死如枯木,波涛岂更违。

时人虽不顾,能歇海盲龟。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