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
迟君千里驾,方外赏云泉。
路断因春水,山深隔暝烟。
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送人寻裴斐》。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临别时的惆怅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柱史回清宪,谪居临汉川":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被贬官的凄凉氛围。"柱史"指的是官员职位被撤销,而"谪居"则意味着被流放到边远之地。这里的"清宪"可能是对汉川自然风光的一种赞美,显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失去官职的无奈。
"迟君千里驾,方外赏云泉":这两句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和景象。"迟君"意味着留恋不舍,而"千里驾"则描绘了一种长途旅行的壮阔画面。"方外"指的是远离尘世的地方,"赏云泉"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路断因春水,山深隔暝烟":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送别时的孤独感。"路断因春水"表明春天的雨水使得道路无法通行,而"山深隔暝烟"则是对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的一种形象描绘。
"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最后两句通过诗意的表达传递了一份情感。"湘江"作为中国古代常见的地名之一,这里可能是指远方或边缘之地。而"寄摘一枝莲"则是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清净,此处可能代表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对友情的深切留恋。
不详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西方有六国,国国愿来宾。
圣主今无外,怀柔遣使臣。
大夫开幕府,才子作行人。
解剑聊相送,边城二月春。
朝看法云散,知有至人还。
送客临伊水,行车出故关。
天花满南国,精舍在空山。
虽复时来去,中心长日闲。
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复问子何如?
自言之帝乡。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
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