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五十三)

三十六物一时空,空空空处自光通。

转侧末山不露顶,非男女相主人翁。

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

百草头上俱胝老,尘尘刹刹是家风。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翻译

万物在瞬间时空交错,虚无中自有光明透彻。
转动间山顶不显真身,非男非女才是主人翁。
主人翁借助伙伴,其能力无穷无尽。
百草顶端皆已沧桑,尘世纷纷皆为家风。

注释

时空:指时间与空间的交融。
空空空:形容虚无或空灵。
光通:指光明透彻。
末山:山顶。
露顶:显露真身。
主人翁:比喻核心人物或主导者。
借伴:借助他人或外力。
能来用:能力得以施展。
莫穷:无穷无尽。
俱胝老:形容经历沧桑。
尘尘刹刹:形容世事纷繁。
家风:家庭或团体的风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禅意。首句"三十六物一时空",暗示世间万物皆为过眼云烟,无常易逝;"空空空处自光通"进一步强调了空性的本质,即在看似空无一物之处,实则蕴含着光明与通透。

"转侧末山不露顶"运用象征手法,末山可能指修行的障碍或迷惑,不露顶意味着超越了世俗的层面,达到了某种精神境界。"非男女相主人翁"则揭示了超越性别之见,真正的主人翁是内在的自我,不受外在束缚。

"主人翁,借伴能来用莫穷"强调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灵活运用,即使借助外物,也要保持内心的广大无边。"百草头上俱胝老"借用佛教术语,表示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磨砺心性,如同老树皮上的厚茧,历经沧桑。

最后两句"尘尘刹刹是家风",尘尘刹刹形容世间的纷繁,这里喻示禅修者的内心清静,将世俗的喧嚣视作自家风范,体现了禅宗的超脱与淡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象征和比喻,引导读者体悟到空性、超越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智慧与境界。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八七)

仲秋渐凉,蒲团放稳长连床。

身心澄彻见渊底,河汉淡淡秋磨光。

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

你无所得,我无所藏,四无壁落浑大方。

万世清规信明白,夜寒吐月山苍苍。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四七)

春云堆絮,春雨散丝,华开笑口柳申眉。

翻紫燕,嚼黄鹂,声色丛中有路歧。

家风鼻孔相摩触,不独观音大士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四九)

主中宾,宾中主,相合回头看里许。

明月团团夜正央,昆仑抱出珊瑚树。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三四)

不问维摩经,看底甚么经,大千卷出破尘情。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机前有路妙难名。

才形言像迢然去,又是泥团换眼睛。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