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申瑶翁咏物十四首(其十四)月露

秋夕烟消万里天,冰轮沆瀣两澄鲜。

洗妆半湿霓裳袖,扬彩轻沾玉井莲。

不用方诸偏滴沥,直从仙掌望婵娟。

夜寒宫瓦层澜动,犹伴长门玉箸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色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周围景物的和谐交融。首句“秋夕烟消万里天”,描绘出秋夜天空的辽阔与清朗,烟雾散去,展现出一片无垠的碧蓝。接着,“冰轮沆瀣两澄鲜”一句,将月亮比作冰轮,与露珠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纯净的氛围。

“洗妆半湿霓裳袖,扬彩轻沾玉井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洗涤之水,轻轻拂过,如同霓裳之袖被洗净,又似月光轻触莲花,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这里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美丽,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不用方诸偏滴沥,直从仙掌望婵娟”则进一步表达了对月光的赞美,方诸是一种古代用来取露水的工具,此处省略使用,直接通过仙掌(传说中仙人所持之物)来仰望月光,强调了月光的纯净与高洁。

“夜寒宫瓦层澜动,犹伴长门玉箸悬”最后两句,通过想象宫殿中的景象,以及长门(汉武帝时期皇后居住之地)的玉箸(指皇后使用的玉制筷子)依然悬挂,象征着月光虽寒,却依然陪伴着孤独之人,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高雅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持久不变的追求。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鹦鹉

独怜翻旋急,放汝入空林。

莫逞新声巧,能忘故主心。

防危秋隼逼,归路陇山深。

客意亦如此,因之起越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堤上行三首(其一)

万井楼台落镜中,环堤处处小桥通。

吴娃惯荡莲舟戏,水浅沙明不畏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堤上行三首(其二)

大堤风物类襄阳,上巳年年兢女郎。

自是吴王歌舞地,至今犹学浣纱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堤上行三首(其三)

月明谁唱竹枝歌,声绕江风起白波。

古渡春来潮正急,停舟估客意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