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起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郭:外城。
野死:战死荒野。
野死:死于野外。
乌:乌鸦。
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
豪:同“嚎”,大声哭叫,号叫。
谅:当然。
安:怎么。
激激:清澈的样子。
冥冥:深暗的样子。
枭骑:通“骁”,作“勇”解,指善战的骏马。
驽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梁:表声字。
良臣:指忠心为国的战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残酷景象,通过对死亡和生存困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忠臣理念的思考。开篇“战城南。死郭北。”直接而强烈地展现了战乱的惨状,人们在城南城北相继倒下,死亡成为了常态。而“野死不葬乌可食。”则进一步突出了战争带来的无序与悲哀,连最基本的人性尊严——安葬都无法得到保证。

诗人通过“为我谓乌。且为客豪。”表达了对忠诚的呼唤和赞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因为即便是忠臣良将,在乱世之中也难逃死亡的命运。这一点在“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中得到强化,生者面对死亡的无力感,连最亲的人也不得不逃离。

接下来的“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描绘了战场附近环境的荒凉与混乱,而“枭骑战斗死。驽马裴回鸣。”则展示了战争中士兵和战马的悲惨遭遇,他们在战斗中牺牲,连最后一丝尊严都无法保留。

随后,“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表达了一种无从选择的困惑与迷茫,面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死亡,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无处可逃。而“禾黍不获君何食。”则反映了战争导致的饥荒问题,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结尾的“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正直之士的渴望和赞美,以及对他们英勇就义精神的怀念。而最后一句“朝行出攻。莫不夜归。”则暗示了一种宿命论,即战争永无休止,战斗者终日出征,夜晚又必须返回,这是一个无尽循环。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刻画,以及对忠诚和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示了古代士人面对战争时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06)

两汉乐府(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形式: 乐府曲辞

六言诗三首(其三)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六言诗三首(其二)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

梦想曹公归来。

形式: 六言诗

六言诗三首(其一)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僣上虐下专威。

万官惶布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形式: 六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