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冢

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要离冢》,通过对金昌亭下荒丘边要离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要离的深深敬仰和感慨。首句“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以春天的景色衬托出坟墓的荒凉,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英雄的寂寥。接下来,“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直接点出要离之墓,引发人们对这位壮士悲剧命运的沉思。

诗人接着写到“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通过侏儒的形象反衬要离的英勇,即使身材矮小,其内心却藏着无比的勇气。“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进一步赞美要离的胆识和坚韧,他的精神如同秋天的阳光一般明亮照人。

诗中“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描述了要离为了复仇,不惜牺牲亲人的决心,视生命如朝露般短暂。“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将要离与荆轲、庆忌两位刺客相提并论,他们都承载着未竟的仇恨和深思熟虑的复仇计划。

最后两句“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表达出诗人对要离的深深同情和共鸣,他把自己比作“五噫客”,意指自己也怀有同样的愤慨和复仇之心,愿意与要离共赴生死之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要离事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926)

杨维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字:廉夫
  • 号:铁崖
  • 籍贯:铁笛道
  • 生卒年:1296—1370

相关古诗词

长亭怨慢.丙申春暮,将去吴中,同人载酒,招游虎阜。赋此留别

恁容易、江湖心冷。不语沧波,照人离影。

倚醉风前,扣舷歌罢憺将暝。

鬓丝如此,浑怕向,青山映。

苦说约归期,仨负了、冲烟渔艇。大隐。

话长安旧侣,几个断蓬飘梗。

莺花梦里,早到处、送春愁更。

问一片、莽莽吴云,可留得、鸥边干净。

只笛语江城,还趁梅风凄哽。

形式:

红情.荷花生日

愁红一色。便翠筒酹与,年年今日。

锦烂云稠,暗里秋心有谁识。

流水盈盈似梦,惆怅入、汀洲凉笛。

莫更问、画舸鸳鸯,风露纵凄咽。消息。渺江国。

叹剩粉堕脂,镜心凝碧。采香倦客。

肠断凌波旧痕觅。

为证三生絮果,轻换了、珠房冰菂。

祗耿耿青霭里,暮天望极。

形式:

览古四十二首(其三)

秦穆饮盗马,楚庄忘绝缨。

齐景恩一木,触槐有淫刑。

婧女告齐相,称说辩且正。

明朝拔槐令,婧妇脱因名。

形式: 乐府曲辞

览古四十二首(其四)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