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其四)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览古四十二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单父七弦琴和南门徙木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治理之道的思考。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开篇以琴声比喻治理者的灵感与情感投入,暗示良好的治理需要用心感受百姓疾苦。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通过南门徙木的典故,描述了政策执行的坚决,但这里的"木"并非指真正的树木,而是象征性的命令。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进一步强调了单父地方因政策得当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即使是严格的执法,也比不上深入人心的公正。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诗人指出徙木易,改变民心难,暗示政策的推行仅靠外在形式难以持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聪明而机巧的手段不如诚实而笨拙的策略更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治理者应以诚信为本,关注民生,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拥戴。

收录诗词(926)

杨维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字:廉夫
  • 号:铁崖
  • 籍贯:铁笛道
  • 生卒年:1296—1370

相关古诗词

览古四十二首(其五)

韩厥戮赵仆,不以私害公。

后人援此义,往往为逄蒙。

曲逆不背本,事主可移忠。

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容。

形式: 乐府曲辞

览古四十二首(其六)

应侯刻薄人,须贾得无死。

飞将杀霸陵,狼狠不足齿。

如何画眉郎,五日杀掾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览古四十二首(其七)

齐相善求治,议论人人殊。

盖翁本黄老,一语盖有馀。

诸儒不足听,醉吏自足呼。

醉吏狱不扰,诸儒多诉狙。

形式: 乐府曲辞

览古四十二首(其八)

恭俭汉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廷中肯妨贤。

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