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双阙齐紫清,驰道直如线。

煌煌尘内客,相逢不相见。

上有高槐枝,下有清涟漪。

朱栏夹两边,贵者中道驰。

借问煌煌子,中道谁行此。

且复就下论,骢马知杂事。

官卑有常度,那得行同路。

相效良独难,且复东西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双阙高耸如紫色仙境,大道笔直如丝线。
繁华都市中的宾客,相遇却无法相见。
上是高大的槐树枝,下面是清澈的涟漪荡漾。
朱红色栏杆夹道而立,权贵之人疾驰在中央。
请问那位显赫的先生,是谁在这大道上行驶?
暂且放下这话题,骏马懂得各种世事。
官职低微有定规,怎能与他们同路而行。
相互仿效实属不易,还是各自东西离去吧。

注释

双阙:宫殿的两个高塔。
紫清:形容宫殿的华丽和神秘。
驰道:古代的宽阔大道。
直如线:形容道路笔直。
煌煌:形容光彩夺目。
尘内客:都市中的显贵人士。
槐枝:槐树的树枝。
清涟漪:形容水面平静。
朱栏:红色的栏杆。
贵者:有权有势的人。
中道驰:在大道中央疾驰。
煌煌子:指那位显赫的人。
骢马:毛色黑白相间的马。
杂事:世间琐事。
官卑:官职低微。
常度:常规、规定。
相效:互相模仿。
良独难:确实很难做到。
东西去:向东西方向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京城街道的壮观景象,以“双阙齐紫清,驰道直如线”开篇,展现出宫城的宏伟与道路的笔直。诗人通过“煌煌尘内客,相逢不相见”,暗示了皇城中的繁华与人们之间的疏离。接着,他聚焦于槐树和清涟的细节,以自然景色衬托出权贵们的特权,他们乘坐朱栏马车在驰道中央疾驰。

诗人对煌煌贵胄发问:“中道谁行此?”流露出对不平等制度的质疑。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官职低微,自己无法与这些权贵同行,感叹“官卑有常度,那得行同路”。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只能选择“且复东西去”,表达了对现实的妥协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御街行》以京城景象为背景,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和作者的感慨,体现了宋朝文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御街行

天街月照珠帘粉。亸辔曾相近。

繁华乐事老来慵,对酒尚怜佳景。

王孙年少,风流应更,无奈春愁闷。

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

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有人惆怅,何如归好,相见凭君问。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御街行.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寄内

年年不放春闲了。今岁衔杯少。

来时柳上浅金黄,归路玉绵吹帽。

惜春长似,五陵狂俊,不道朱颜老。

斜烟薄雨青林杳。犹有莺声到。

西园红艳绿盘龙,辜负一年春好。

锦城乐事,不关愁眼,何似还家早。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感皇恩.海棠

常岁海棠时,偷闲须到。多病寻芳懒春老。

偶来恰值,半谢妖饶犹好。便呼诗酒伴,同倾倒。

繁枝高荫,疏枝低绕。花底杯盘花影照。

多情一片,恨我归来不早。断肠铺碎锦,门前道。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感皇恩

终岁忆春回,西园行尽。欢喜梅梢上春信。

去年携手,暗约芳时还近。燕来莺又到,人无准。

凭谁向道,流光一瞬。佳景闲无事衣褪。

春归何处,又对飞花难问。旧欢都未遇,成新恨。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