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还乡》,由明代诗人杨巍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历经十五年后,终于返回故乡的复杂心情和所见所感。
首句“去乡十五载,今方返敝庐”表达了诗人离家多年,如今终于回到破旧的故居,既有归乡的喜悦,也夹杂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日暮望城郭,惨淡心何如”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城市,心中涌起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存没悲亲友,萧条叹里闾”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故人和家乡的深深眷恋与哀伤。他感叹亲友的生死离别,感叹村庄的荒凉冷清。接下来,“旧日同游人,携觞数过予”回忆起往昔与好友一同游玩的情景,饮酒畅谈的欢乐时光,如今却只能独自回味。
“既慰干戈苦,再惊鬓发疏”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岁月的反思,以及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在经历了多年的动荡之后,诗人感到欣慰的是和平的到来,但同时又为自己的白发增多而感到惊讶,暗含着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流年何超忽,世事笑空虚”是对时间飞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笑来面对生活的空虚与变化,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余岂真隐者,迂拙宜郊居”表明诗人并非真正的隐士,而是因为性格的迂腐和拙朴,更适合居住在郊外,表达了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时间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还乡后的复杂心境,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