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寄河中表兄李徵君

蒲津棠树两閒人,我愧虚名帝亦闻。

三世往还为近戚,一时递互唤徵君。

虽同闭户辞丹诏,尚阻连床卧白云。

苦恨中条镇相隔,老来离思转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蒲津的棠树下有两位悠闲的人,我的虚名连皇帝也听说。
三代亲戚关系亲密,我们时常互相以‘徵君’之称呼唤对方。
虽然我们都谢绝了皇上的任命,但仍然被山川阻隔,只能共眠于白云之间。
心中充满遗憾,因为中条山的阻隔,老年的离别愁思更加纷繁复杂。

注释

蒲津:地名,蒲津渡口。
棠树:一种落叶乔木,古人常在树下休憩。
閒人:闲适之人。
虚名:虚假的名声,谦虚的说法。
帝亦闻:连皇帝也有所耳闻。
三世往还:指家族世代交往。
近戚:关系亲近的亲戚。
徵君:古代对隐士或有才德者的尊称。
闭户:闭门不出,拒绝官职。
丹诏:皇帝的红色诏书,指官职任命。
白云:象征隐居生活。
中条:地名,中条山。
相隔:地理上的阻隔。
离思:离别的思绪。
纷纷:形容思绪杂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对他的表兄李徵君的怀念之作。首句"蒲津棠树两閒人"描绘了两人分别在蒲津和棠树下的闲适生活,暗示他们都是远离尘世纷扰的隐逸之人。诗人自谦"我愧虚名帝亦闻",表达了对自己虚名的淡泊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表兄清高品格的敬佩。

"三世往还为近戚"说明两家有着深厚的亲戚关系,"一时递互唤徵君"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往和互相尊重。"虽同闭户辞丹诏"表明他们都选择隐居,拒绝世俗的荣华富贵,"尚阻连床卧白云"则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在山林之间共度时光的场景。

最后两句"苦恨中条镇相隔,老来离思转纷纷"表达了诗人对与表兄分隔两地的深深遗憾,以及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彼此思念之情的日益浓厚。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怀寄眉山知县王辟寺丞

仲先别仲通,长忆又长慵。

有梦应相信,无书想见容。

尘埃五十驿,山水几千重。

老去难寻访,何时得再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村居述怀

布褐楮皮冠,朝昏信自然。

眼明山雨后,发乱晚风前。

鹤病生闲恼,僧来废静眠。

自知慵懒性,至死岂能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还何学士诗集

魏野非商也,微言岂易穷。

看虽许朋友,写不倚儿童。

合在龙图上,难留蜗舍中。

因思投纳处,还浦与珠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闲居书事

无才动圣君,养拙住山村。

临事知闲贵,澄心觉道尊。

成家书满屋,添口鹤生孙。

仍喜多时雨,经春免灌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