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兴》由明代诗人李坚(贞夫)所作,描绘了春日午后诗人独坐南窗,享受宁静时光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与对外界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
首句“春昼迟迟午思清”,开篇即点出春日白昼悠长,午后的时光显得格外宁静,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闲适清新的氛围。接着,“南窗睡起坐檐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午睡中醒来,选择在南窗边静坐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慵懒而自在的生活态度。
“好怀百种与千种,幽鸟三声复两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听到的鸟鸣声,还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琐碎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微妙的情感体验。
“不向江头观卧柳,懒于枝上听啼莺”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审美趣味的超越。他不愿像常人那样去观赏江边垂柳的姿态,也不愿倾听枝头黄莺的啼叫,而是选择了更为内省和超脱的生活方式,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门前一任春来去,花落花开总不惊”两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他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无论是春天的花开还是花落,都如同窗外的风景一般,随季节更迭而自然变化,诗人对此既无执念也无惊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春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自我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