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三)

白发谙冷暖,苍皮贮阳秋。

中年已如此,一饱更何求。

把菊悼飞叶,微行遵远流。

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满头白发深知世间冷暖,皮肤如苍老的树皮储存着秋天的阳光。
到了中年已经这样,吃饱穿暖还有什么奢望呢?
手持菊花悼念飘落的叶子,低调出行遵循深远的河流。
这里并非陶渊明的柴桑故居,却也有与他相似的人物存在。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谙:熟悉,深知。
冷暖:人生的喜怒哀乐。
苍皮:形容皮肤因岁月而显得苍老。
阳秋:秋季,也象征岁月。
中年:指人生的成熟阶段。
一饱:基本的生活满足。
何求:还需要什么。
把菊:手执菊花,表达哀思。
悼:悼念,哀悼。
飞叶:飘落的树叶,象征时光流逝。
微行:低调出行,不引人注意。
遵:遵循,顺着。
远流:深远的河流,比喻人生道路。
柴桑里:指陶渊明的故乡柴桑县。
渊明俦:像陶渊明一样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中年人在秋日赏菊时的感慨。"白发谙冷暖,苍皮贮阳秋"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身体渐衰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秋天温暖而又寓含凉意的矛盾之美。"中年已如此,一饱更何求"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的坦然与放弃。

"把菊悼飞叶,微行遵远流"中的"把菊"指的是赏玩菊花,这里不仅仅是在描写菊花,更是在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生命易逝的哀伤。"微行遵远流"则是说小步慢行,追随着那悠长而又渺茫的水流之中,这里的"遵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

最后两句"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中的"此非柴桑里"指的是这里不像传说中的仙境,而是"乃有渊明俦",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深刻感受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六)

松菊径勿荒,政欲善锄治。

参商菅蒯中,高韵自超异。

区别虽少勤,宝此吾臭味。

勿言大钧中,与彼同一气。

形式: 古风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四)

痛饮可一石,宁辞手中卮。

挹斗自斟酌,浇胸定为宜。

心如虎在圈,事若羊触篱。

执鞭吾弗能,放意从所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八)

风骚本无作,强为忧患出。

菊荒思卧陶,江浑叹沉屈。

吾观思王诗,复若清庙瑟。

斯文幸未坠,且进杯中物。

形式: 古风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一)

楚女唱桃叶,楚巫歌竹枝。

壮士抚长铗,语阑亦兴悲。

君看拱把松,中有千岁姿。

蕣华不及夕,柯叶漫成篱。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