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和樊郡守怀韵(其二)》。诗中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
首联“明时谁敢道时凶,可奈东南杼轴空。”开篇即点出主题,虽处于太平盛世,却无人敢言时局之险恶,东南地区民生凋敝,经济萧条,织机空转,无物可纺,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经济的凋敝景象。
颔联“捲地饷夫无处避,欺天恶少有时逢。”进一步揭示社会现实,粮饷被卷走,百姓无处躲避,而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少时常出现,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
颈联“小臣效职曾何补,圣主垂恩信未穷。”诗人自谦为微臣,虽尽力效忠,但无力改变现状,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对君主施政的期待,希望圣主能垂恩于民,拯救困苦。
尾联“玉节亭前闻好语,捷书频报贰师功。”诗人最后以乐观的态度收尾,想象在玉节亭前听到好消息,捷报频传,暗示着对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的期盼与信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