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乐天目昏

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

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

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耽书被折磨。

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我已经活了八十五年,剩下的岁月还能有多少呢。
一生中脚病给我带来了很多困扰,如今视力模糊,又能怎么办呢。
我也明白混乱的思绪难以控制,全是因为过于沉迷于读书而受苦。
盲人行走需要拐杖,但不如安静地坐着,享受平静的生活。

注释

百年:一生。
八十五:指年龄。
光阴:时间。
祟:困扰。
目昏:视力模糊。
奈渠何:对...怎么办。
乱膜:混乱的思绪。
耽书:沉迷于读书。
瞽者:盲人。
杖:拐杖。
安稳:平静。
盘陀:静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作品《次韵乐天目昏》。诗中,作者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感慨。首句“百年今已八十五”,直接点出诗人高龄,感叹岁月匆匆;“此去光阴能几多”进一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流逝之快。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一生深受足病困扰,“足病半生为我祟”,这使他行动不便,生活受限。而如今,“目昏今日奈渠何”,视力衰退更是让他感到无奈,无法如以往那样享受阅读的乐趣。“乱膜无方法”形象地描述了眼疾带来的困扰,读书成了痛苦的折磨。

最后两句,诗人以瞎子行走需仗为喻,表达自己因目盲而行动艰难,“瞽者欲行须用杖”,暗示自己不如静坐家中,享受平静的晚年时光,“不如安稳坐盘陀”。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衰老的坦然接受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次韵乐天村居卧病(其三)

瓦盏茅柴浊,砖炉榾柮红。

味如饮醽醁,暖胜燎蒿蓬。

万种皆幻事,一真惟太空。

旧毡敷故絮,小閤卧衰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闲题

漏云残日凄欲阴,占巢归鹭纷投林。

风吹旷野暮色白,山近小窗秋意深。

已将梦事了得丧,更凭杯酒寄浮沉。

书生习气难料理,有底苦吟劳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方薄山居

江村宜晚景,老眼见来稀。

远岫屏六出,残霞锦一机。

月华池上好,暑气竹间微。

不羡御风列,旬馀五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拄杖

久矣相随若弟昆,周全险阻可须论。

断桥测水露半影,野路擉泥留乱痕。

痴坐自怜今日懒,颠持敢忘昔年恩。

得君分付吾何恨,休向林间打睡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